理论学习 |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摘   2024-11-15 13:31   江西  

中山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讲团

锚定建成

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24年11月第一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博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习近平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习近平最后强调,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配备、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241028/b03e44667f5747f58e9f3ecb8ee384d3/c.html



学习心得



01

程琬婷 

通过学习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论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深远意义。文化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仅强化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更应坚守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不仅能增强国家的内在凝聚力,还能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也让我明确了,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和增强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我们应当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提升文化原创能力,以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这不仅能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此外,文化建设还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是建设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的基石。只有汇聚各方人才,我们才能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总而言之,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积极响应号召,从我做起,为推动文化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2

廖子葳

文化深切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力量;文化建设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准确指明了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科学道路。文化的发展既需要多样化创新发展,又需要深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作为文化的享受者和创造者,也应当遵守好这样的原则。在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文化时应当学会鉴别,抵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糟粕文化,利用优秀的文化作品涵养心志、陶冶情操,在享受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在创作文化作品时则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担当起守护中华文明瑰宝、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懈奋斗。

文化建设既由于其和人民的精神世界关系紧密而有着重要地位,又由于这样的特性在日常实践中容易被忽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启示我们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这不仅仅是为实现个人精神世界丰富发展奠定基础,更有助于塑造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底蕴与智慧。


温馨提示: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中山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讲团专题网站



【SESE】

编辑:中山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讲团

初审:王伟峰

审核:彭灵灵

审核发布:甘远璠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官方新闻媒体平台,积极反映环境学院师生精神面貌,是环境学院权威的实时资讯发布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