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让市民头疼。根据汤姆通(Tomtom)交通指数显示,温哥华的交通拥堵程度在北美仅次于纽约,位居第二。而就在本月初,纽约祭出了一记“重拳”——开始实施拥堵收费政策。让不少温哥华本地的交通专家开始讨论:温哥华是不是也可以试试这一招?今年1月5日,纽约市正式在曼哈顿中央公园以南区域开征拥堵费。在高峰时段,驾车进入该区域需支付最高9美元的费用。这笔收入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实施仅一周后,收获就颇为喜人:该收费区域的车流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5%,相当于每天减少了约43,000辆汽车上路。面对纽约的亲自示范,大温的专家们都心动了。TransLink去年就向外界透露,预计到2026年将面临高达6亿加元的运营赤字。如果在2025年底前无法建立新的资金模式,他们可能不得不采取“断臂求生”的措施:削减一半的公交车服务,减少三分之一的轻轨和海上巴士班次,更让人担忧的是,甚至可能取消深受通勤者欢迎的西岸快线服务。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是传统的资金来源——燃油税收入逐年下降。虽然最近获得了来自渥太华的资金支持,但这笔钱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升级等资本项目,无法填补运营资金的缺口。UBC大学尚德商学院荣休教授林赛(Robin
Lindsey)对纽约的早期数据表示乐观:“虽然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但早期结果确实令人振奋——不仅车辆流量减少,通行时间也明显缩短。”“这个好处不仅私家车能享受到,与私家车共用道路的公交车也从中受益。同时,我们还观察到轨道交通使用量增加,污染程度也有所下降。”更令人心动的是,根据TransLink和市长议会2018年委托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对司机收取每天3至8加元不等的交通流动费用,每年可为市政带来10亿至16亿加元的收入,同时还能将交通拥堵减少20%至25%。这可谓是一举多得。前TransLink经理、现任领先移动咨询公司负责人库珀(David Cooper)进一步指出:“这笔可观的收入不仅能解决当前的资金危机,还可以用于城市扩建项目。比如,我们一直希望将轻轨延伸至UBC大学,还想将北岸与快速交通系统连接起来。有了这笔钱,这些愿景就更有可能实现。”
环境保护组织Environmental Defence的拥堵收费倡导者华莱士(Nate Wallace)则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人们往往会经历一个态度转变的过程。一开始,大家都反对,觉得这是对上班族的额外征税。但实施后,支持率往往会大幅上升。因为虽然他们需要多付5到10加元的拥堵费,但通勤时间可能会减少一半,这笔账算下来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是有的,比方说大温TransLink的首席执行官奎因(Kevin Quinn),他就显得颇为谨慎。
![]()
他在周一的一次资金筹措发布会上表示:“虽然我们都在密切关注纽约的情况,但目前该地区对实施拥堵收费的支持度仍然不高。市长议会并不支持这一政策,所以目前这个方案还不在考虑范围内。”
要在温哥华推行这一政策,政治意愿仍是最大的障碍。2022年,温哥华市议会就曾投票否决了在市中心考虑实施交通流动收费的计划。
市议员克拉森(Mike Klassen)表示,由于公众支持度不高,市政府目前正在考虑通过拓宽道路和增设自行车道等传统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
华莱士对此表示:“即使政客们对这条路持谨慎态度,我们仍然需要为公交等重要服务寻找资金来源。”
看来,在寻找解决交通拥堵的最佳方案这条路上,温哥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