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沟村游览见闻
今年国庆,应大学同学之邀,我来到了岢岚县宋家沟新农村游玩。
当我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宋家沟村由原先一个破烂小山村凤凰涅槃地蝶变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经历后,循着其发展的足迹走访一遭,我深刻地感受到经过脱贫攻坚战役后落后乡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宋家沟村史馆里,通过墙上张贴的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地上摆放的各种实物农具,加上讲解员的介绍,我对宋家沟村的历史变迁有了初步了解。宋家沟村原是公社所在地,办公的地点是现在改建为村史馆的那个大院。全村仅有两条街道,主街两旁分布着公社、邮电所、供销社、信用社、食品站、兽医站、农机站、粮站、卫生院等单位,大小不一的单位和村民们的住房混杂在一起。薄石板铺成的小路拥挤窄憋,房屋椽破瓦烂,街道污水横流。每天出村上山放牧的羊群和下田干活的牛驴经过之处,黑色的粪便布满街道。靠着主街右侧的几排房屋后边还有一条狭窄的黄土小道,小道旁是生产队里建的几排畜圈,畜圈外就是大片的山梁农田。村子通往县城的方向横亘着一条两米多深的壕沟,壕沟上搭建一孔石拱桥。大雨天气山洪爆发时,从山沟里冲出来的洪水夹杂着柴草泥沙顺着沟道流到离村二里外的岚漪河中。
村民们说,以前的宋家沟只是一个比周边村庄稍微大点的村子,地里的庄稼清一色的玉米、莜麦、土豆、谷子、黑豆、胡麻,老百姓一天三顿离不了早上铜铃铃(玉米面窝头),午饭灰绳绳(莜面饸饹),晚上黑糊糊(黑豆炒面土豆稀饭),就连住校念书的孩子们在食堂里吃的饭也差不多是这老三样。虽在那饥荒年代没有发生过外出讨饭等丢脸面的事,但是村民们也没少吃过救济粮。
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号角吹响,宋家沟村被县里确定为扶贫异地移民示范村。请来中国乡村建筑建院的设计师对村子里的土地、旧房、新居、景点进行了规划,通过扶贫资金投入、产权置换、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对整个村子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村子变好了,也变美了。周边村的移民搬来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涌来了,古朴的乡村霎时就红火起来了。
住惯了破屋烂院,握惯了锄头镰刀的村民,家家户户搬进了新建、改造一新的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告别了柴火煤烟灶,用上了电和煤气等清洁能源。在挂镰封锄的农闲季节,在自己的家门口风风火火地做起了生意。开民宿、开饭馆、摆小摊;接游客、卖特产、卖小吃,一条百十米长的宋水街上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
宋家沟村的人真正地直起了腰杆,迈大了脚步,有了精气神,生活变得滋润起来。村子里人称“闷嘴葫芦”的周明则,苦日子熬出了头,幸福地“开了口”,唱起了歌颂党的赞歌。刘林桃大娘的凉粉摊儿一个旅游季的收入顶得上她过去一年种地的收入。在她的带动下,有一技之长的大娘、大嫂纷纷在宋水街亮相,摆起农家宴、摆起蘑菇茶叶摊,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忙碌地接待四方游客。
美丽乡村的魅力和富裕生活的前景,吸引着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辞去了高薪工作,迫不及待地归来了,在自家的门口圆起了“老板梦”。他们有知识、有头脑,点子多,不仅做传统的生意,而且趟开了电商新路子,把村子里的羊肉、杂粮、蘑菇、茶叶、芸豆、豆角等“好东西”注册了“宋乡情”商标,搭乘电商快车,一股脑儿地销售到全国各地,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宋家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看着眼前的变化,喜上眉头,乐在心头。近年来,宋家沟更是一口气摘下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魅力休闲乡村诸多荣誉,成为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形的一个熠熠生辉的明星村。
古街长长,脚下是潺潺流水。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灰瓦黄墙、古朴宅院,院门口的屋檐上挂着红灯笼。古街两侧,有商铺林立,也有民居错落。青石板街上,游人摩肩接踵,乡居民宿里食客如云。广场上清风吹过,歌声四起,舞曲悠扬,乡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征稿启事
半岛晨报全国征稿,
欢迎文学爱好者加入
“三脚架工业旅游杯”第二届我的旅行见闻征文大赛8月10日正式启动,盛邀全国各地文学追梦人参与,以笔墨捕捉旅途斑斓,讲述独一无二的旅途故事。(点击了解详情)
我们将择优刊发于《半岛晨报》专栏或半岛老友乐官方微信。
栏目强调原创性,我们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求投稿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确保不侵犯他人版权,由此产生的任何版权问题,由投稿者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我们还将不定期举行有奖征文大赛及采风活动,敬请关注!
微信扫码二维码,添加“半岛老友乐02”为好友,留言“文友入群”即可。
来源: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马巍/整理
编辑:吴涛
投稿邮箱:laoyoule@163.com
更多内容
扫码关注
半岛老友乐
人生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