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刻度来到农历新春蛇年正月初九,黄山迎来“新春第一会”。
承载启幕新篇、奔赴新程的期许,大会聚焦“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吹响只争朝夕谋发展,真抓实干往前赶的奋进号角,凝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山篇章的磅礴力量。
![]()
首先,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推动出台八项规定,为全党树立了改进作风的光辉典范。2014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2024年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其次,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去年,黄山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黄山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不大、增速不快、产业支撑不强、创新驱动不够、财政自给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保障民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涵养税源的任务也十分紧迫。从黄山干部作风来看,总体是好的,但对标总书记殷殷嘱托,对照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待,观念不新、标准不高、工作不专、效率不快、担当不够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所以,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三个词,不仅体现了新一年黄山作风建设的关键内涵,更彰显了真抓实干、争先进位的路径打法和坚定决心。比发展就是要创先争优。当前各地竞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同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把准“比”的导向,拉升“比”的标杆,鼓足“比”的劲头,敢于抢先、争先、创先,勇于争资源、争平台、争项目,“跳一跳”攀登更高目标,“逼一逼”实现更好结果,努力推动更多领域从跟跑转为并跑甚至领跑。讲奉献就是要履职尽责。黄山发展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给黄山“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把讲奉献的情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凡事主动向前一步、多干一点,凝聚“黄山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强大合力。重实干就是要担当作为。实干是最好的语言,奋斗是最美的姿态。要倡导实干的导向,选用实干的干部,锤炼实干的作风,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推动各项工作从说了、做了向做到了、做好了转变。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动党员干部亲力亲为、敢作敢为、善作善为,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中以一流干劲创造一流业绩。服务企业要实心实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的主力,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把企业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改革精神推动服务流程再造,深化说“不”提级管理,强化“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拿出直面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力度、主动服务的温度,该办的坚决办,能办的主动办,在办的优化完善办,难办的开动脑筋办,切实解决好企业家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招引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在服务上要一视同仁,在政策上要平等对待,着力打造“开放包容、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服务群众要将心比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花“锦上添花”的钱,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突出民生问题,切实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具象化体现到群众生活中。领导干部要勇于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到企业中去,善于从群众中发现问题,善于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破解难题,集中广大群众智慧推进发展。服务基层要提速提效。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也是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解难、赋能,坚守精文减会硬杠杠,严格督查检查考核管理,畅通市级服务县区、县区服务乡镇、乡镇服务村居的联动渠道,变要求下级为服务基层,不做没错也没用的文章,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干实事、抓落实。作风背后是能力。此前,市委书记丁纯在多个场合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善创造性落实。当学习型干部,既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也要及时跟进学、紧盯问题学、找准差距学、结合工作学,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手、学到位。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更要敏锐掌握本行业本领域的新动向、好做法,既善于借梯登高“抄作业”,又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新手”尽快“上手”,“熟手”争当“高手”。做研究型工作,要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走,围绕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中的顽瘴痼疾去深入研究,敢碰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敢抓发展中出现的棘手新问题,运用“有解思维”多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借口;要解放思想去研究,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对接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在全省、长三角、全国乃至全世界去思考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把别人的好东西学到手,运用到改进工作的实践中;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研究,既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竞争态势,多研究政策,谋深谋透工作抓手,确保工作开展有路径、有支点、有支撑,又牢牢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吃透上情与摸透下情相结合,做到知优势、知不足、知方向。善创造性落实,要发扬斗争精神,视岗位为阵地、视责任为追求,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苦干是一种状态、实干是一种价值追求、巧干是一种方法,要树牢正确政绩观,苦干实干加巧干,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善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善于弹钢琴。要在谋抓手性事项上下功夫,把一项大的工作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的抓手性事项,具体化项目化推进,既一年干好几件事,抓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也几年干好一件事,接力抓、持续干,努力积小胜为大胜。今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三个往前赶”目标要求,市“两会”又作了细化安排。接下来,就是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引导各级把全部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比“拼”的劲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落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要拼项目谋划,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要趁热打铁、早做准备,牵动性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加大跑部进省力度,千方百计挤进国家和省里“大盘子”,政策已经明确和有一定基础的工作,要持续跟进、紧盯不放,争取更多支持;要拼项目招引,不放过每一条线索,不放过每一次机遇,努力吸引更多新项目、新业务投到黄山,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落在黄山,汇聚各类人才到黄山创新创业;要拼项目进度,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开工项目全面提速建设、在建项目早日达产达效,不断提高项目入库率、投产率、入规率,确保早见形象、见产品、见税收。重“干”的成效,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文旅融合,只要对黄山发展有益的,都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抓深入、抓出成效。要聚焦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双重任务,在产业强市中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坚持向“融”发展、向“高”攀登、向“智”发力、向“绿”而行,加快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讲“争”的意识,全市上下都要坚持比学赶超、争创一流,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各县区、各部门要争,以“你怎么样,黄山就怎么样”的境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真抓实干往前赶;各级党员干部要争,争作为、争服务,把担当作为真正体现到解决问题的实效上,干一件成一件,把苦劳变成功劳、实干变成实绩;企业和企业家也要争,勇争一流、深耕主业、追求卓越,努力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黄山篇章。来 源丨徽州风365
编 辑丨程俊 二 审丨洪鹏 三 审丨凌利兵
欢迎以附件形式投稿至34710779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