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
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中国传统文化迎来“高光时刻”
春节申遗成功是对
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全球认可
南京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一文化盛事里扮演着关键角色
截至2023年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达到277项
其中歌舞类非遗丰富多样
每逢春节,南京的大街小巷总是被热闹非凡的歌舞表演点燃,历经岁月沉淀的春节“最强氛围组”,其发展历程贯穿古今,生动地展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与精神气质。
作为春节超有氛围感的“加分项”
为何能触动我们的文化神经?
春节“顶流表演”
承载一代人的欢乐与期待
南京人对“年”的重视
体现在整个正月都被当做是节日
老南京惯称为“正月节”
在这一个月里
南京各地上演着
各式各样的民俗歌舞表演活动
在高淳地区,春节期间的“跳五猖”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民俗盛宴。
舞者们精心装扮,头戴造型各异的面具,身着色彩斑斓却又不失古朴的服饰,表演开始,激昂的鼓点响起,舞者们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登场。
周边的男女老少早早地围聚在表演场地。
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大人们则满怀期待地等待着。
龙舞在南京的春节期间同样是备受瞩目的表演。
在溧水的一些乡村,春节舞龙的传统由来已久。一条长长的巨龙由数十名舞者共同舞动,龙身用坚韧的竹篾扎制,再覆以鲜艳的彩布,龙头制作得栩栩如生,龙眼炯炯有神,龙须随风飘动。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舞龙者们默契配合。
时而巨龙盘旋,仿佛在云海中穿梭;时而巨龙腾飞,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
在江宁区的乡村,春节期间的竹马灯舞充满了趣味。
舞者们腰间系着用竹篾和彩纸扎成的竹马道具,模仿着马的奔跑、跳跃等动作,翩翩起舞。舞蹈动作轻快活泼,舞者们还会边舞边唱一些民间小调。
南京各区
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
非遗表演项目
在春节期间热火朝天地展开
把年味拉到满格
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的骆山大龙是国家级非遗,有“江南第一大龙”称号,龙身长近百米,表演程序复杂,气势恢宏。
浩浩荡荡的舞龙队伍在喧天锣鼓和高亢喇叭声中走村串巷,挨家挨户送福祈祥,村民和游客跟随舞龙队伍迎新纳福。
江浦手狮舞流传于浦口地区,以竹片、麻布等装裱成狮子模样,单人舞于手中,可独舞可群嬉。
“噔噔噔……”铿锵有力、热闹非凡的锣鼓阵阵响起,一头头金色的雄狮在鼓点的指引下进退有度,时而翻腾起舞,时而穿梭打斗,惊险逗趣的手狮舞表演,赢得围观群众的满堂叫好。
说到舞龙灯,怎能不提长芦抬龙?它起源于南宋初年杨氏一族,历史悠久。
杨家抬龙出动时浩浩荡荡,铳炮响后、锣鼓齐鸣、喇叭高奏,红、白、黄三龙依次缓行,场面壮观极了!
栖霞区的栖霞龙舞可追溯到明代,广场群龙舞表演时,大龙、小龙上下翻飞,气势雄浑 。
栖霞龙舞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栖霞龙舞的龙是柴龙,每一节龙体中空,在其中放入灯光,夜间舞动起来便通体透亮、光彩夺目。
想象一下,春节、元宵期间,老少三代同台表演,骑着仿真大马灯“翩翩起舞”,是不是超有画面感?
没错,这就是东坝大马灯!
它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是流传千年的民间舞蹈。表演时阵法不断变换,俨如疆场驰骋,将战马演绎得栩栩如生,最后以“天下太平”四字列队收场。
口耳相传的旋律
藏着岁月流转中的春节记忆
在南京的老城区,春节期间总能听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数九歌》便是其中之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老人们坐在温暖的阳光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哼唱着这首古老的歌谣。孩子们则围坐在旁边,跟着长辈们一句一句地学。
在秦淮区的一些老街巷,邻里之间常常会在春节期间互相传唱。这简单的歌词,不仅是对冬日气候的生动记录,更成为了连接几代人春节记忆的纽带。
除了这些,南京还有独具特色的“高淳送春” ,送春也叫唱春、颂春,每当新年伊始、春回大地之际,送春人就敲锣打鼓走乡串户,唱故事、颂吉语,为人祈福,以示一年吉兆。
唱词内容丰富多样,有祝福新年吉祥如意的,如“春锣一打响连天,我把祝福送面前,一祝老人添福寿,二祝孩童笑开颜” ;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
其曲调质朴且朗朗上口,在高淳地区的春节期间,为家家户户带去了节日的喜庆和祝福。
图源:南京市非遗文创中心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在春节期间,也有不少应景的白局曲目。例如《过年歌》,歌词中详细描述了南京人过年的各种习俗。白局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说唱结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极具南京特色的方言展现出来。
于传承创新间
一路繁花,焕发新光
这些歌舞类文化项目,是南京春节文化的生动表达,也是春节申遗成功的有力支撑。
岁月悠悠,极具南京特色的春节歌舞文化在民间力量的坚守下延续至今,散发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图源:高淳区关工委
高淳区的固城中心小学就开设了高淳跳五猖兴趣班,邀请当地知名的跳五猖艺人定期授课。孩子们认真学习跳五猖的动作和步伐,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不仅传承了这一古老技艺,还激发了更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图源:门西情怀
在双塘街道“弟子规”学堂开展的“南京白局说唱”活动上,参加表演的孩子们换上统一的衣服,拿上红灯笼道具,在来自南京报花名白局曲艺团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排练着白局节目。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下,南京春节歌舞文化在传承同时拥抱创新,绽放出全新活力,融入现代生活潮流。
南京白局不断创新作品,南京白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天运用的创新曲目《我们的节日·金陵好时节》,以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及南京人文为背景,运用传统白局和现代说唱技巧,融入流行音乐元素,配合声光电效,让习惯了传统白局的观众大开眼界。
白局歌曲《我们的节日》
舞龙舞狮不再是单纯的传统套路,大型春节文化活动就是 “梦幻联动”现场。
去年,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舞龙表演走红网络。游客穿着各式各样的玩偶服装,扮成火烈鸟、长颈鹿等各种动物,有序地舞动手上的长龙。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夫子庙春节灯会,一边是传统舞龙舞狮,热热闹闹,年味直接拉满;另一边是结合现代光影技术的歌舞秀,加入了灯光音效科技元素,龙身闪烁霓虹,舞狮配合动感音乐节奏,传统歌舞文化在新时代瞬间“回春”。
在春节申遗成功的推动下,南京的春节歌舞类非遗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歌舞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赛道上一路狂奔,在时代浪潮中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这个春节
不妨走进南京的街巷
亲身感受这份文化魅力
唤醒记忆中的年味“DNA”
你有哪些独特的春节记忆?
是守岁时的趣事?
还是烟花下的许愿?
又或是一碗软糯的元宵、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
不管是哪一种回忆
都在春节的加持下
变得温情动人
一起来评论区韶韶吧
来源:南京发布
编辑:邢原嘉
责编:黄荣
审核:张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