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于洪区文旅局副局长彭勃站在稻田地里,中英文自如切换推介于洪区蟹田稻秋收实况,引发全网热议。视频播出仅两日,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千万。
时序岁末,沈阳入冬,于洪火了!
11月5日,指尖客户端、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于洪区文旅局,专访了视频里的“主角”彭勃。
“不瞒你说,视频播出后我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忙着跟网友们互动、唠嗑。他们一开始还不信是我本人回复,我就给他们讲,必须是本人,现在大家都喜欢跟我唠嗑,喜欢听我用东北话,听我介绍于洪区的特色。”办公室里,略显疲倦的彭勃一说起于洪区还有与网友之间互动,又变得神采奕奕。
谈发音:英语“专八”,有点基础
出发之前,有做英文期刊的行家告诉记者,“彭勃的英语,其实挺纯正,是传统的英音,和美剧里的不同。”
得到专业人士的评价,彭勃连连摆手,十分谦逊,“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我的英语还需要进一步修炼。”彭勃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八级水平。18年前,她考入于洪区成为“新于洪人”。
起初,她以翻译的身份在于洪区外事办工作了几年。“当时主要是以笔译为主,译写于洪区的项目招商简介。”后来,彭勃调任基层,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同时,又兼任了于洪区文旅推荐官的工作,成为英文推荐官,英语也得以坚持下来。
谈创作:团队创作,还有续集
这几天,全国各地几十家媒体纷纷联系彭勃,希望她讲讲视频背后的故事。采访中,彭勃的手机一直在振动。
“于洪区和其他区县不同,我们既有都市的一面,也有淳朴的田园风貌。眼下正好是轰轰烈烈的秋收季,我们就想到以农业+文旅的方式,必须给大家介绍一下于洪的特色,尤其是我们于洪的大米。”彭勃和同事的创意得到区领导的认可,“于洪区现任领导班子都是年轻人,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只提出一定要做那种淳朴、接地气的感觉,要做有意义有内涵的视频。”赶在最后一波秋收,视频拍摄提上日程。“拍摄是比较仓促的,也没有正规的拍摄团队,就是我和于洪区融媒体的摄影记者吕培源一起想的本子,然后一起完成的。”彭勃笑言,当初真的没想到出圈了,“没想过会这么火,第一次拍摄也没有经验,要是知道能这么火,美颜说啥也不能开那么大。”
据彭勃介绍,目前她和伙伴构思了四个方面的主题,分别是“万境于洪”“万象于洪”“古韵于洪”和搞笑主题的“外星来且”,未来,于洪区将用镜头、微短剧、专访等形式,介绍、展示有关于洪的人文魅力和山水风光。
谈感动:老乡同胞,东北大米熟了
彭勃说,视频发出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大量的评论和转发,还得到人民网等央媒的肯定,称视频“有力量、有内容”。也是从那时起,彭勃便举着手机,没日没夜逐条回复网友的留言、评论,和网友唠嗑。
“于洪区官方文旅账号开得比较晚,上传的第一个视频就受到大家关注,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洪的关注。”这位80后文旅局副局长虽然面带疲色,可言语间充满激情,她语速很快,自带韵律的东北话口音让人感觉幽默、亲切。“我生怕错过大家的任何一条评论,我怕大家对我们沈阳、对于洪的期待得不到回应,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解答,让大家第一时间感受东北的热情,让大家了解于洪都有啥,欢迎大家到我们于洪来玩。”
在与天南海北的网友互动中,彭勃也收获着感动和暖意,“有一些网友在评论里留言,问‘我们这条视频走出辽宁没?走到哪里了?’然后大家纷纷在视频评论区里接龙,‘我在西安看到了’‘我在海南看到了’‘我在澳大利亚看到了’‘我在美国看到了’……有一条留言让我泪目,网友说‘我在中国台湾看到了’。”看着手机屏幕,看着同胞用繁体字写出的留言,彭勃热泪盈眶马上回复道:“老乡同胞,老铁,我们东北大米熟了,热腾腾的,回家,上炕就吃饭。”
彭勃说,她不能辜负大家对于洪的期待,她会继续逐条回复大家的留言,和大家唠东北嗑。
谈家乡:赏雪观景,于洪不错了
今年央视秋晚落户于洪区丁香湖畔,很多外地游客也是从“秋晚”开始对于洪区有所了解。
“我们也是紧跟沈阳文旅的‘听劝’文化,中秋晚会后,于洪区委、区政府怕大家看不到这个场景,花了六百多万把这个主会场重新翻新加固,还加了很多场景,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于洪的诚意。现在冬天了,惠民演出有所减少,但是于洪区还会以一些快闪的形式,给游客带来新奇体验。”彭勃说,除了四季皆美的丁香湖,于洪区还有一条30.8公里长的蒲河生态廊道。沿着廊道,市民游客在赏蒲河雪景的同时,可以一步一景领略村落的民俗风情,品尝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此外,冬天来于洪还可以泡温泉,浪里个浪丛水秀、富禹温泉小镇都是老少咸宜的新场景。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沈阳晚报视频号,
欢迎关注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
编辑:任子剑 责编:高薇 监制:闫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