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R:远古中国也经历过“南涝北旱”

学术   2024-10-31 19:57   贵州  



近日,南通大学董进国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东亚夏季风与华北地区区域降雨的耦合关系,并发现了类似于现代气候的“南涝北旱”现象。

大约在16000到11000年前,地球经历了末次冰消期,气候从寒冷干燥逐渐变为温暖湿润。在这段时期,全球各地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气候变化,例如持续了1300年的新仙女木期(YD冷事件)和波令暖期(BA暖事件)。那么,这些气候变化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水文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最近,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山西莲花洞的石笋,并结合中国东部季风区其他18个地点的古环境数据,揭示了YD和BA时期中国南北降雨的差异变化。

研究发现,在BA暖期,整个华北地区较为湿润,而东北北部地区则较为干燥。相反,在YD冷事件期间,华北地区变得干燥,而东北北部地区却相对湿润。这种相反的降雨模式与东亚夏季风的进退变化密切相关。

有趣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变化趋势与华北地区恰好相反:YD时期湿润,BA时期干燥。这种南北“跷跷板”式的降雨模式与现代气候背景下的“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现象非常相似。

科学家们推测,西风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国南北降雨差异的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山西石笋的多项指标在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中表现出一致性,这表明石笋的氧同位素可以有效地指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和区域降雨变化。

1 北方地区不同地质记录在YDBA时期的区域干、湿变化特征


南北方石笋多指标记录的区域水文环境差异(a)山西莲花洞石笋记录(本研究);(b)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豪猪洞石笋记录(Zhang et al., 2018)。黄色的条带指标BA 暖期,而蓝色的条带指示YD冷期。黑线指示原始数据6点平滑线。紫色的曲线是重建的区域降水曲线:左边是山西公海记录(Chen et al., 2015),右边是模拟的中国南方降水曲线(He et al., 2021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期刊上,为我们理解过去气候变化对中国水文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合理规划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共同一作为南通大学丁文娜和曹婧怡同学,董进国教授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作者还包括南通大学丛葭琪同学、梁怡佳副教授和赣南师范大学黄伟博士。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7441; 41877287 and 4147231)和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310304144Y)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 Ding. W.N., Cao, J.Y., Dong, J.G., Cong, J.Q., Liang, Y.J., Huang, W., 2024.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regional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s evidenced by multiproxy stalagmite records for the last deglaciation.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345, 109023.

论文免费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j-n--4PS9uc2



END



样品袋, 地质锤, 硬度笔, 记录本, 放大镜

学术润色,论文翻译,科学编辑.了解详情
欢迎投稿,投稿到地学之家的稿件不影响在其他任何平台的再次发布,已经在网上或其他公众号发布的也可投稿。投稿请点击"投稿指南"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

地学之家
报道地球科学前沿学术进展,分享地球科学资讯,交流科研技术手段,主要涉及:1壳幔相互作用与板块俯冲;2地球历史时期的气候和环境;3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与地表物质循环;4行星科学;5矿床学;6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化学;7新技术新方法;8科研软件和技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