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每晚·许朝暮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2024年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
韩国作家韩江,成为首位荣获此殊荣的亚洲女作家。
早在2016年,她就凭借代表作《素食者》赢得了布克文学奖,获得了国际声誉。
时至今日,《素食者》已在全球售出4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册。
这本书中,主人公英惠原本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温顺地扮演着妻子和女儿的角色。
然而,在做了一系列噩梦之后,她开始拒绝吃肉,引发了周围人的不满。
丈夫对她的变化感到愤怒和不解,父亲则以暴力手段逼迫她吃肉,母亲甚至威胁她说:“你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吃掉你!”
仅仅是做出了和旁人不同的选择,英惠便遭到了质疑、排斥与劝诫,精神和身体都饱受折磨。
而穿梭于人声鼎沸的世间,谁都摆脱不了嘈杂声音的干扰,外界目光的约束。
世人的偏见,犹如一把无形的刀,虽不见血,却刀刀致命,轻而易举就能毁掉一个人。
1
最难的是做自己
《素食者》中的主人公英惠,是一个寡言少语的平凡女子。
从小到大,她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按照父母的期望上学、工作、结婚。
婚后,她一边做兼职补贴家用,一边日复一日地操持家务。
为了满足丈夫的喜好,原本不太爱吃肉的她,从早到晚都要烹制有鱼有肉的荤菜。
可丈夫将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把她当成仆人一般随意使唤。
她做饭时不小心切到手指,丈夫也无动于衷,还大声斥责她耽误了自己吃饭。
直到有一天,内心无比压抑的英惠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大口啃食生肉,场面格外血腥。
醒来后的她,对吃肉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生理性厌恶。
于是,她扔掉了冰箱里所有的肉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为吃素。
停止吃肉后,英惠的内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和与自在。
谁知,英惠这一转变,在周围人看来显得不可思议,甚至荒谬至极。
她的丈夫怀疑她患上了偏执症或妄想症,一脸嫌弃地责怪她给自己造成了麻烦。
周围那些崇尚吃肉的熟人,也纷纷将她视为异类,用看怪物的眼神来回打量她。
她的父母更是担心她惹丈夫不开心,强行掰开她的嘴巴,把一大盘子肉往里塞。
他们一边强迫英惠,一边说:“你只要吃上一口,就会重新吃肉的,这世上哪有不吃肉的人!”
无助的英惠,就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野兽,在众人的排挤下不知所措。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难以脱离群体而存在。
而群体之中,大多数人都束缚在自己的视角里,下意识地评判别人是非,不自觉地揣度别人生活。
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并质疑你,以自己的三观去评价或诋毁你。
一旦你企图撕下标签,展露个性,就会被孤立和妖魔化,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
于是,我们不得不按捺住心中的抗拒,硬着头皮迎合别人的喜好,绞尽脑汁琢磨别人的想法。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被排挤的人往往是那些敢于与众不同、追求真实自我的人。”
在这纷繁世间,你每一次卑微的讨好,刻意的合群,都是对自身灵魂最残酷的凌迟。
终有一天,你会在屈服于偏见的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彻底失去自我。
2
自从英惠决定不再吃肉后,身边的人不停地劝说她“回归正常”。
可英惠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更不想再委屈自己来讨好任何人。
见她如此固执,丈夫一气之下选择跟她离婚,父母也不愿再继续跟她来往。
英惠便收拾好行李,独自搬到一间公寓里,过上了只吃谷物和蔬菜的简单生活。
以前处理食材、烹制肉类的时间,现在都被她用来无所事事地晒太阳、观察阳台上种的花花草草。
然而,逐渐脱离人群后,英惠并未获得想象中的平静。
长时间不与人接触的她,偶尔会觉得寂寞难耐,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恍惚。
在她那弥漫着空虚气息的独居生活中,只有姐姐和姐夫愿意给予她温暖。
姐姐隔三岔五就来看望她,为她做几道美味的素菜,帮她打扫凌乱的房间。
姐夫则是唯一好奇她古怪梦境的人,请她吃饭时,也会特意选择一家素食餐厅。
身为艺术家的姐夫,还邀请英惠担任自己的模特,在她身上绘制了大片的花朵图案。
自吃素以来,她便爱上了蓬勃生长的植物,甚至渴望像植物一样尽情接受阳光和雨露。
因此,看着身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图案,她感受到了一种被认同的共鸣。
她舍不得洗掉那些图案,并一再降低底线,接受姐夫提出的大尺度拍摄要求。
哪怕姐夫拜托她裸露身体,跟陌生男模特一起拍摄时,她也在一番迟疑后选择了同意。
可出乎意料的是,姐夫并非发自内心地理解她,而是对她抱有非分之想。
有一次,姐夫又单独邀请她到工作室来拍摄。
然后趁她毫无防备之时,姐夫竟诱奸了她。
以为自己获得了接纳与理解的英惠,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遭受了更可怕的伤害。
想起这样一句话:“你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别人就能利用这份认可压榨你。”
生活中,我们也难以忍受被人群隔绝的寂寞,试图从他人身上获得认同,找到寄托。
于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你默默扼杀了自己的喜好;
为了融入一些圈子,你硬着头皮参加酒局,喝到烂醉;
为了得到领导的认可,你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从早忙到晚。
不知不觉间,你便沦为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扭曲了自己的本心,离真正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懂你的人少之又少。
你的苦,你的累,谁都无法感同身受,你终究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与其向外界索取认同,盲目为别人而活,不如把目光往回收。
不断向内探寻,专注自身,你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
3
是永远忠于自己
在遭受姐夫的侵犯后,英惠大受打击,更不愿意与周围的人接触。
围绕在她身上的非议也越来越多,有人诋毁她故意引诱姐夫,还有人取笑她精神不正常。
不堪忍受流言的姐姐,便把她当作精神病人,送进了隔离病房。
在那里,任凭她怎么解释自己没有问题,医生和护士都毫不理会,只管定时给她喂药。
这让她渐渐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理解与认同,不在别处,而在自己心里。
于是,她彻底忽视外界的目光,过上一种特立独行的生活。
她对肉食的厌恶与日俱增,只要看到菜里有肉就会默默放下筷子。
她不主动跟任何人交流,情愿独自一人蹲在有阳光的地方自言自语。
她时常会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无须遵守人类社会条条框框的规训。
到最后,她甚至不惜以绝食的方式,无声地对整个世界进行抗议。
眼看她迅速消瘦下去,姐姐决定送她去医院,通过静脉注射为她供应蛋白质和葡萄糖。
英惠拼尽全力抵抗,并愤怒地大吼着:“没有人能理解我,我不要吃!”
英惠坚持自我的决绝,令姐姐深受触动。
一直以来,姐姐就像从前的英惠,迫于外界压力,努力扛起一个家。
她在外赚钱养家,回到家也悉心照顾丈夫和孩子,试图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好母亲、好妻子。
然而,丈夫却无情地背叛了她,毁掉了她以牺牲自我换来的一份虚假体面。
想到这里,姐姐终于理解了英惠。
她阻止了为英惠插胃管的医生和护士,不再强迫英惠吃任何东西。
而生命逐渐走向枯竭的英惠,仿佛得到了灵魂的滋养,周身散发着一种平和的气息。
哪怕余下的岁月短暂,她也已经成功捍卫了自我,挣脱了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
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像英惠一样,囚禁在外界的偏见中动弹不得。
出身、学历、外貌、生活习惯、言行举止,样样都被人拿着放大镜审视,稍有不同之处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一个人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符合某些标准,扮演某些身份。
作家周国平说:“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
不管你改变了什么,妥协了什么,总有人能从你身上挑出刺,找到错,对你加以评判。
不如摆脱世俗的标准,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活,做你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纵使一路走来受尽非议,你也会收获发自内心的满足,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
有人说,《素食者》是一本病态社会压抑下的“狂人日记”。
英惠拼死反抗的不只是吃肉,而是无处不在的“吃人”的偏见。
在偏见的围剿下,我们小心翼翼地削去心中的棱角,强行把自己套进别人丈量好的模板里。
可到头来,换回的只有得寸进尺的索取,变本加厉的践踏。
真正清醒的人,都不会因别人的节奏自乱阵脚,不为世俗的眼光患得患失。
点个在看,当你开始忽视别人的评价,开始为自己而活,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捆绑你,束缚你。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