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邮件是2025年第1号教育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发件人是我,但诉求代表的是万万千千考研人。
考试是教育的手段,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它选拔的是人而不是考试工具,是人才而不是投机的人。《说文解字》解释“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的上行下效,教育需要上所施;希腊语εκπαίδευση和英语educate的“duc”是“引导”之意,教育需要有引导。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教学者的引导示范是一方面。面向高等教育,教育部尤其是高等教育司的政策引导示范,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在统考科目“政治”的规范命题、以及诸多自命题专业课的规范命题这两个方向上,“不按照大纲出题”的乱象亟待教育部尤其高等教育司科学规范和有力引导。
问:考研政治为什么不按大纲出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官方大纲明确规定,考研政治各科目的考试分值是:马原22分、毛中特13分、习概22分、史纲15分、思道法15分、时政13分。
2025考研政治试卷中,各科目实际考查分值为:马原24分、毛中特4分、习概21分、史纲20分、思道法15分、时政16分。这份试题“再次创新”,既不同于前一年的试卷编排,也依旧没有按照大纲规定的分值来进行命题。
如果拿“约”说事,是不成立的。一来2024新大纲改革之前分值都很确定并不是概数,二来约的如此之多,毫无必要。
如果说大纲只是参考,就更不成立了。本就一本薄薄的《大纲》,试卷真题的结构编排都与此不同,不仅不是参考,反倒是一种误导和干扰。
简单说,这种不按照《大纲》出题的情况,是典型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有大纲不遵照、有规矩不遵守,说轻了不重视规范放任胡来,说重了是有违教育公平,有悖教育精神。
对此,我提交了教育部2025年第1号信息公开申请表,
这是继去年之后提交的第二份公开申请表(👉我向教育部申请了信息公开),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方式渠道周折,也可能是我申请信息的方式不对,最后是不了了之。如今还是同一个目的,是希望能推动考试更加规范、更加公平。
我和广大考生的诉求是一样的,如果真要继续出大纲,就要按照大纲来命题;如果依旧是眼下这种一年一个结构“四不像”地出题,那就干脆不要出大纲来干扰考生。问:自命题能不能更加规范?
与统考科目相区别,自命题科目是招生单位自行命制题目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单门试卷分值比公共课政治、英语的100分要高得多,对考生的影响也更加重大。
命题自主权给到招生单位的同时,也屡屡出现自命题专业课的bug,其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不少自命题专业课偏离公布的大纲(如果公布了的话),这种大幅偏离大纲,既无法考查真实水平,也有失教育公平存在操作可能。
据了解,有些自命题单位不公布真题和参考书目,有些学校则是有“每年都有很多超纲题”的传统,更有甚者,到暑假的时候才决定换考新科目新大纲。非常离谱。
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要搞得如此神秘,要在这种最基本的信息上人为制造信息差。
结果呢,要么就是一开始搜专业课资料被人欺骗、要么就是辛辛苦苦学半年被逼着换,更惨的是考场上面对一份超纲的试卷。
研究生考试,需要有创新精神不假,但创新的前提是守正。灵活考查考生的应对能力是很好的出发点,但以上这些不规范之处,都是能够而且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的。
赞:刹住押题的不良风气
创新出题方式、灵活考查考生,2025考研政治试题在这个方面,前所未有地呈现了研究生考试该有的样子——不是背押题、而是考运用。
2025考研政治《大纲》明确规定,考研政治的考查目标包括“再认或再现、理解和掌握、解释和论证、比较和分析、认识和评价”5个层次的要求,第一个层次中背书的要求和分数,非常非常有限。尽管如此,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背卷子、等押题的投机风气盛行,结果就是平均分越走越低。考生竞相追捧、迷信越来越深,结果在2025考研政治考完后看到了很有趣的景象——考生考前狂背卷子、考完口出狂言;老师考前疯狂押题、考完故作真诚。有些人狠起来都敢骗,自欺欺人的人一开始沉溺在传说中的辉煌过去、并合理推想光明的未来,但该投入的复习却是口口声声认为没有必要。从幻想画饼开始,以卸磨杀驴告终,这些人从头到尾,都不找自己原因。怪谁呢?市场上各大机构、几乎所有老师都在说押题,学生问的、销售说的,也都是押题。而实际上,那些押题要么是马后炮式的大海捞针、要么是话题擦边题目,投机押题的风气终究是反噬了那些疯狂押题的人。从反投机押题的角度来说,2025考研政治的试题出得好,考得很好。五道大题中甚至有两道大题是“大时政”的出题逻辑,并不是显性热点,其周期之大、角度之大,都不在往常出题的逻辑上,对背书或背卷子的考生来说,非常生疏、非常棘手。如此一来,面对陌生题(其实所有题都是陌生题,所谓押题的问法和角度都是有差异的)的方法和步骤(不是模板)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因为步骤化、流程化、可操作的步骤才是真正培训可以达成的、也是解题的王道,当然更是真正的考试要求。刹住背卷子、背押题的投机风气,2025考研政治的出题风格如果能被延续,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将会成为一个变革的标记。
2026考研政治会延续这种风格吗?
实际上,近三年的命题风格与此前十几年的题目,相比之下,有不少新的特点:比如,多选第一题考点开始后移,与此前几乎固定考查马哲-唯物论有明显不同,第17题在2023考唯物史观,2024考认识论,2025考唯物史观,都是例证。比如,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考试性在明显被弱化,同时所考内容也逐渐被细化甚至超纲。2023考最低价格、2024考借贷资本、2025考地租代役租,都是例证。考题变化背后的专业性趋势在2025的《思道法》隐私权的考查中,也有些端倪。再比如,时政层面的出题越来越细化并刻意避开显性时政,而开始考查更为冷僻的话题,2023的南海问题文件、2024的“全球南方”、2025的中非合作论坛成果(并不是报道中的四大成果),都体现了“大时政”的方向。这就要求考生,不仅是熟悉时政事件的发生,还要从各科目全角度把握其出题的方向。以上种种,都提醒2026考研考生考研政治不是一个背多分的科目了,这不是我在夹带私货,而是试图告诉你,政治拉开分差的关键不是背诵或熟悉具体的题目,而是要掌握面对题目的做题习惯、步骤和方法。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看到熟悉题的时候出现低级失误,也不会在看到超纲题的时候慌里慌张。考研人本就辛苦,面对考研,我们无惧考验,但不需要无厘头、乱出题的不规范试卷的考验。我们呼吁有规矩的考研、欢迎不投机的考研,拥抱更有水准的考研。《南方周末》在1998年的新年献词中写道“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在26年后它回荡起“看到弱者的无助,你正奔走相告”“绝不甘为无角色的NPC”的呐喊。
以欢喜之心,渡烟火年年。祝你新年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