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维度

学术   2024-10-28 19:31   湖南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中升华中非情谊,激励更多非洲青年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为增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崭新篇章灌注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非关系新定位饱含着对未来中非关系的更高期许。新时代青年和未来一代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必将为中非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激发中非青年共同携手为推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讲好饱含文化共鸣的中国故事,系紧中非青年情感纽带

文化是跨越国界连接人民心灵的重要桥梁。中国和非洲文明交流跨越数千年,我们要从两者较高的文化契合性中挖掘非洲青年的兴趣点,让非洲青年愿意听、听得进。

抓住非洲青年的“中文热”,讲好传统文化中的相通性。相通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非洲传统文化中有“大树下的民主”,也有视土地为神灵的部落信仰。前者是刻进中华民族血脉的和平,蕴含“万物共育”的理念,后者是非洲传统社会中平等协商解决问题的机制,是传统宗教中对自然的敬畏。中非都倡导和平解决冲突,强调和谐共生,这些相通性持续为“中文热”提供动能支持。不少非洲青年对中文有着浓厚兴趣,有在本国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想来中国留学的目标。既要发展好孔子学院,也要搭建好线上学习平台,让非洲青年想学就学得起、要学就有得学,从而用中文听中国故事,更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搭建中非青年的“互动式”,讲好集体主义中的互助性。互助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从“天下大同”的思想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中国强调的家国情怀与集体互助,在非洲文化中也有相似之处。“乌班图”原本是祖鲁语中对“人性”的称呼,用来概括整体道德观,由此衍生出一种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进而倡导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中非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擅长网络上相知,也乐于面对面相识。部分非洲青年愿意用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与中国青年保持联络,但“互动式”线上往来并不止于点赞、评论、分享,更需要社群共建、共创、共享;线下交流既要拓展短期渠道,如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开展游学体验等,也要深化长期合作,如来华留学、实现中非就业互通等。中非青年通过互动桥梁建立互助常态,从而在“独行快,众行远”“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等表达集体主义和相互依存观念的非洲谚语中与中国故事产生共鸣。

讲好彰显务实合作的中国故事,筑牢中非青年价值共识

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本届峰会明确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制定了下阶段中非合作行动蓝图,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让非洲青年听得懂、能理解。

以“小而美”的故事为题,回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巨大合作成效。《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中非人民“心联通”三大成就,系统梳理了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发展成效,归纳总结了中非合作的重要启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见证了中非交往广度和深度的大幅提升,一粒种子为非洲实现“零饥饿”提供新希望,一款药剂研发充分考虑非洲国家的实用性,还有入驻非洲40余国并被誉为“致富草”“幸福草”的菌草种植项目……只有非洲青年听得懂每一个“小而美”项目中的中非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中非合作的底色是互利共赢。

以“授人以渔”的故事为例,展望“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中非不断加强发展理念对接,立足双方推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十大伙伴行动”将全面而系统地助力非洲现代化进程,为中非在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安全共筑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非洲青年从中国实实在在的举措中感受到“同路人才是真朋友”的真谛,鲁班工坊“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带动中国优秀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进军非洲,让非洲青年找到自我发展方向,成为非洲人才的“新摇篮”;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先培训,后比赛”,以赛促教助力非洲青年实现梦想,让“非洲制造”成为现实……非洲青年在学习技能的生动实践中更加理解中非坚定相互支持,共逐现代化之梦,也更坚信携手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讲好富有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引领中非青年携手向前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的实现路径,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上,让非洲青年悟得透、真认同。

厚植非洲青年创新沃土,讲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提出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创新协作需要充分挖掘和培养非洲青年的创新潜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中指出,中方将继续举办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双方将提升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金融科技、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能力建设,支持青年主导的创新中心、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聚焦青年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中非青年共探创新发展,非洲青年能够领悟中国故事中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励他们成为推动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生力军。

打造青年实践“体验式”,讲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非科技合作已存在一定体量,比如在农业技术、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绿色基建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以其技术势差小和涵盖领域广的优势,合作推进速度较快。进一步挖掘中非科技合作潜力,一方面,要以项目调研和实地考察为依托,让非洲青年更为直观地领略到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要精心打造“沉浸式”场景,比如在文化领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胜古迹为载体,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借助数据应用等手段,让非洲青年身临其境地感受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无论是传统领域扩大合作规模,还是新兴领域打造创新联合体,有了非洲青年对中国故事核心要义平等而友好地认同,就能精准对接好中非科技供需,进一步提升双方合作效率和质量,为中非友好合作打开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非洲青年不仅是中国故事的倾听者,更是中国故事的分享者和传播者。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中升华中非情谊,激励更多非洲青年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为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崭新篇章灌注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务部教师。本文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面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机制、路径与方法研究”(666200115)阶段性成果】






关于我们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系由湖南省委常委会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提出的“八大行动”,立足湖南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个国家级平台,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的智力支撑平台。


      研究院是在湖南省商务厅业务指导下,由湖南大学牵头,吸纳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旨在为推动建设中非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提供决策支撑,为解决中非经贸合作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为中非经贸可持续发展输送和培养复合型经贸类人才(含本硕博/留学生/高管培训等),为中非经贸合作企业现实需要开展咨询服务。


      研究院设有秘书处、专家委员会以及4个研究基地。其中,湖南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的研究,中南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矿业、铁路及医疗合作研究,湘潭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研究院常设行政地点位于湖南大学“两山一湖”双创基地。




经贸

往来

中非

共赢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


转载|中国青年报

编审|刘闻嘉

责审|肖皓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
专注中非经贸主题,了解中非经贸相关信息,分享中非经贸相关智库成果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