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并有望实现商业化部署,众多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纷纷寻求上市融资,以获取资金支持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扩张。
在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2021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融资高达94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435亿人民币。众多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
为获取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扩张,多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选择在香港和美国上市。
其中一部分企业,如激光雷达传感器制造商禾赛集团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自动驾驶科技独角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Momenta等公司,则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准备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IPO)。
另一部分企业则选择在香港上市,包括速腾聚创、中国“地平线机器人”、自动驾驶视觉感知技术公司“佑驾创新Minieye Technology”、由晨麒科技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如祺出行”等。
然而,这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普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大多数尚未实现盈利。通过这几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地平线机器人2023年净亏损高达68亿元人民币,佑驾创新Minieye Technology 2023年亏损1.39亿元人民币,如祺出行过去三年亏损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分析人士认为,三大因素造成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亏损。
首先,高额研发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传感器、芯片、算法等方面的研发费用。
其次,商业化模式尚不成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
另外一点,就是市场竞争激烈。自动驾驶领域竞争激烈,众多初创公司争相融资上市,导致估值虚高。
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这将为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看,利好政策方面,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202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管理要求。
政府也为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开了绿灯,再加上香港支持性的18C章上市制度,促使更多内地科技公司选择香港上市。第18C章于2023年3月生效,允许市值至少100亿港元的专业科技公司出售股票,即使它们尚未产生任何销售收入。
需求端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智能化、便捷化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尽管融资和技术研发进展迅速,但如何将高估值转化为实际利润,仍是自动驾驶行业的首要任务。
- END -
投稿及商务合作|5680176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