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抓紧制定修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标准、规范等配套制度体系,把分级分类保护、日常养护、采伐移植管理等规定落实落细。要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有序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活动,做好养护救治科技攻关和科普宣传,严厉打击毒害古树、非法采伐等违法行为,引导全社会增强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合力。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长寿生物基因,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从关注生存到重视保护,再到注重传承与发展、确保科学管护,人们对古树名木的认知和保护理念不断深化,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的一项系统工程。
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保护古树名木作为专门条款,成为国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里程碑。2022年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全面摸清了我国古树名木家底。《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的出台有效解决了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备的问题,实现了对古树名木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效监督,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义重大。
在国家林草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依托国家林草局揭榜挂帅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支持,针对古树树龄鉴定和健康评价难题,创立了基于CT光谱和DNA端粒的树龄无损精准鉴定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高效精准的年轮自动识别计数系统。设计了古树名木健康体检系统,包含8大类74项体检指标,开展古树名木健康体检工作,构建了古树名木健康体检数据库,据此研发了古树名木智慧保护系统,支撑了古树名木体检、养护、巡护、复壮等全流程数字化保护。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支持下,研制了我国首个古树数字博物馆——北京古树数字博物馆,打造了3D数字展馆,创新古树文化传承与普及形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得北京市相关领导的肯定。上述工作为保护珍贵古树名木资源、揭示其生态和文化价值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为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的各项要求,需要全面摸清全国古树名木健康情况,研究高效的调查监测技术及方法,建立起完善的监测体系,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和智慧管理系统,有机集成古树名木养护、复壮、巡查、专家诊治等信息,开展“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管理,实现精准化、科学化、智慧化保护。形成树木健康管理监测评价体系、预警安全体系和健康干预体系,定期邀请专家对古树名木进行“健康诊断”,及时掌握树木健康和生存情况,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发现和诊治。同时,要严厉打击毒害古树、非法采伐等涉古树名木违法犯罪行为。
会议提出要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充分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为充分利用珍贵的绿色“活化石”资源,可以建设古树名木公园、古树名木数字博物馆等多种形式,为民众提供方便、友好的科普体验,更好地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全社会增强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合力。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的出台,将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更坚实的法治基础。未来,随着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科技支撑的持续加强、执法监管的更加严格,全社会共同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必将日益浓厚,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也将永续传承,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更多绿色底蕴。
来源 I 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