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好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从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一直沿用至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一般从年前的小年便开始“忙年”。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祭天祈年,祭拜诸路神明,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过年是一种严密的流程,按班就步、有条不紊,要祭灶、熏腊肉、香肠,磨豆腐、打年糕、蒸馒头、扫房子、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 开门炮仗
■ 拜神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
“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祈求来年顺利。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 吃年糕
■ 吃汤圆
在南方,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 占岁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春节是一种记忆,有了过年的热闹,才会明白回家的期盼心情。
春节是一种团圆,有了亲人的陪伴,才有你在外坚强的理由。
春节是一种味道,有了爸妈做的饭菜,才有了浓浓的思念味道。
新年的第一天里,我们有太多的感谢要送给每个人,让我们用最真诚的情感祝福大家,也祝福自己,感谢在过去的一年里陪伴我们走过每一段路的人们,是他们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春节新元复始,万象更新,也愿你在崭新的一年里,迎来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