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沙特政府计划修建一条连接国内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沙漠高速铁路。消息放出之后,吸引了世界各国竞标团队,在当地建筑承包商报价200亿元情况下,中铁建报价120亿元中标该项目,最终巨亏41亿元,创下当时中国海外工程项目亏损的纪录。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麦加轻轨的建设,面临的困难远超一般国际工程所面临的语言和工作习惯障碍,其特点如下:设计运量最大:能够承受单向客流每小时高达72000人的惊人流量;室外温度最高:位于北纬21°26'的麦加,施工区域处于高温和特大风沙的包围之中,夏季地表温度可飙升至50摄氏度左右;工期短:考虑到朝觐等宗教活动的影响,实际可用于施工的工期仅有短短18个月;自然条件恶劣:除了要应对极端的高温,还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淡水资源在这里比石油还要珍贵;文化制约因素:施工主要集中在穆斯林地区,因此需要遵守和尊重众多的文化制约;设计标准高:土建工程需遵循美国标准,而系统工程则需符合欧洲标准,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在招标阶段,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德国、日本等16个国家的顶尖工程团队纷纷云集于此,准备在这片沙漠中展开一场建筑界的较量。他们来到沙特,第一句话几乎不约而同:“这里太热了!”确实,沙特的热带沙漠气候,以其每日超过50度的极端高温,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在报价阶段,当沙特铁路公司的报价高达27亿美元(约200亿元人民币)时,中铁建以17.7亿美元(约120亿元人民币)的报价脱颖而出,震惊了所有竞争对手。
缺水、高温问题成为了项目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此外,沙漠高铁路基施工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大,以及作业工人薪酬高、每天工作时间短(每天仅工作两三个小时)等困难导致项目成本急剧增加。
而随着沙特轻轨项目的深入,中铁建发现项目的实际工程量远超签约时的预期,导致项目成本和资源投入大幅增加,工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延误。在EPC+O&M总承包模式下,项目仅以概念设计签约,但随着业主对功能需求的增加和工程量的扩大,合同预计总成本不断攀升。特别是在土建桥梁、结构形式、车站面积、设备参数和功能需求等方面,业主的变更要求层出不穷,土石方开挖量从200万立方米激增至520多万立方米,增加了320多万立方米。“在国内,1立方米土石开挖的成本大约是20元,而在沙特可能高达100-200元,”一位经验丰富的国际工程索赔律师透露,“这部分的成本增加可能达到约45亿元人民币。”2010年10月25日,中铁建公开表示,由于上述变化导致合同预计总成本大幅增加,公司已经根据合同向业主提交了变更和索赔资料。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计算,该项目的合同预计总收入为120.70亿元人民币,而预计总成本高达160.69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减,合同损失达到了39.99亿元人民币。若再加上1.54亿元人民币的财务费用,项目的总亏损预计为41.53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也创下了中国海外工程项目亏损的最大纪录。中铁建的这一亏损,不仅在财务上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在股市和品牌信誉上产生了连锁反应:股价暴跌、品牌信誉受损,而中铁十八局总经理刘金林被解除行政职务,退居为公司高级顾问。尽管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遭遇了41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中国铁建仍然顶住压力,坚守承诺,按时完成了项目的交付。这不仅是对合同的尊重,更是对沙特人民和全球穆斯林的庄严承诺。2011年1月21日,中国铁建与母公司中铁建总公司签署了《关于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相关事项安排的协议》,自2010年10月31日起,总公司承担了项目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并向中国铁建支付了人民币20.77亿元的对价。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负担,体现了中国铁建对风险的积极管理,以及对国家和股东责任的承担。2010年11月13日,麦加轻轨的通车,不仅是工程的胜利,更是中国铁建对沙特社会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