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711(三):老矿新颜

时事   2024-10-17 22:10   湖南  


“保护好传统街区,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711矿,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铀矿,在2004年因政策性原因关闭,退出历史舞台。为了把那段光荣而隐秘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去年开始,郴州市以“国家工业历史文化街区、国家工业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目标定位,打造七一一时光小镇。如今,功勋铀矿实现涅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当年那震撼人心的奉献精神和无悔青春,还在文化传承中焕发了新生。

走进七一一时光小镇的这家“拾忆小店”,收音机里播放着《丁香花》,歌曲耳熟能详,背后却隐藏着一段60多年前的往事。
1962年,为了加快矿井掘进的速度,711矿工们连续数月在井下打连班。由于作业环境恶劣、粉尘大,不少矿工身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长沙籍矿工王冬明被诊断为三级矽肺,无法医治。为了不拖累恋人唐冬梅,他忍痛将书信藏于枕旁,直至去世也未寄出回信。

为了了却王冬明的心愿,组织辗转三月找到唐冬梅,她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来到711矿,长跪在王冬明墓碑前。《丁香花》的创作者听闻此事,深受感动,便创作了这首歌。

(王冬明)

原711矿矿史办主任 工会宣教部长 张贵元:王冬明为了保密,隐瞒了真相,也埋藏了深情。唐冬梅得知一切后,心痛难抑,据说她终身未再嫁。《丁香花》因此而生,成为了那段岁月的见证。
711矿历经多个时期,于2004年政策性关闭,成为沉寂的工业旧址。
生生不息的文脉,是711矿的灵魂。为了还原711矿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历史印记。2023年,郴州市重启711,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王冬明与唐冬梅的故事,也随之浮出水面。
苏仙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 李仁鸿:这段故事,感人肺腑,今后我们将以话剧的形式,让更多人认识这段故事、了解这段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不会遗忘,那些默默奉献的身影,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如今,通过引入市场主体,设计单位遍阅史料,将专家楼、科技图书馆、矿区食堂等历史建筑进行了1:1还原,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重现了711矿的青春记忆。
郴州芒果文旅活动负责人 文明权:我们通过建筑风貌、年代服装和生活元素,还原了上个世纪60-90年代南方小镇的工作生活风貌,穿过时光隧道进入小镇,游客就能切身感受到,时光被凝固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走出神秘沉默的岁月,711矿已成为全国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恢复后的工业街区不仅有科普体验馆、时光邮局等现代元素,还有医养中心、温泉度假区等。游客可以打卡自拍,体验时空穿梭,还可以跳广播体操,转陀螺、滚铁环重温经典游戏。“能看、能学、能玩”成为小镇的新“景色”。
长沙游客 杨艳:来到这里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
711矿的美丽蜕变,也带来了生活设施的全面升级,社区环境不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矿二代、矿三代“归巢”。

博物馆内,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讲解员谭晓云,作为“矿二代”,从小在711矿长大,如今又扎根于此。父辈们的矿井、巷道,曾经的居所与物件,如今都成为了游客探寻的宝藏。5年间,谭晓云接待了380多个团体,曾经的“开采者”变成了“守护者”。
学生 廖天娇:我们要向这些矿工爷爷们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锻炼好自己的本领,争做社会主义接班人。
711矿矿工子女  谭晓云:过去埋头采矿,现在711矿转型抬头追光,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我们711人有时候聊天常会说,感觉711好像变了,又好像没有变,变的是周围的环境,没有变的还是这颗火热的心。

旭日东升,苏仙岭下,往昔的艰辛和荣光深藏在这片土地、永载共和国的史册。郴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因地制宜,将711矿打造成集红色教育、温泉康养、工业旅游、科学普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工矿旅游小镇。711矿的功勋历史,正以新的方式被世人铭记。今年1-10月,711片区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苏仙区711矿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所副所长 郭奕嵘:711的重启,带动了矿区的转型发展,员工们就地转岗,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改善了。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旅游发展,着力用好711矿的红色资源,讲好711矿的故事,争取将711矿建设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让711矿的辉煌得以延续。


郴州广电融媒中心报道
记者:王首栋 邓喜军 刘俊伶 张俊琦 李洋铭
通联记者:李阿俊 张朋
编辑:潘纯凤
二审:朱彬鑫 邓喜军 刘俊伶
终审:吴剑

爱郴州
郴州市广播电视台官微号。主流媒体,权威发布。聚焦时事政治热点、社会民生新闻,挖掘本土文化,推介吃喝玩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