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群交流
培训报名
活动报名
晓智导读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国资智库推出《ESG每周关注》栏目,与您分享最新的ESG相关资讯。
内容来源 | 绿地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ESG
《中国民生ESG社区生态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平台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9月21日,《中国民生ESG社区生态发展报告》暨“ESG社区生态平台”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报告厅举行。在大会上,国务院重大项目办原副主任李笠华指出,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需要从社区健康出发,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孙晓华则进一步强调,ESG不仅仅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响应,更是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工具。在此次活动中,“ESG社区生态平台”的启动成为了大会的亮点之一。平台的核心模式——“P-S-B-b-C”模式,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优化社区治理和资源配置。北京大学金融信息与工程管理系教授窦尔翔对此模式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平台不仅要解决社区管理的实际问题,还要在理论上具备创新性,成为推动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引入ESG框架,社区生态建设将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而是要从信用体系、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多维度共同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为中国的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全球社区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研究院点评:ESG不仅仅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响应,更是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工具。平台的启动对推动社区治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9月22日,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对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的进展进行阐述。其中指出,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我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建筑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行动,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2023年全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约20.7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4%。截至2023年底,节能建筑占城市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累计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超过4370万平方米。此外,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进展顺利,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8%,较2020年增加0.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近510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超600家;更新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
研究院点评:自2020年以来,我国聚焦落实“双碳”战略工作,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速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
生态环境部19条举措助力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大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任务,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提供支撑保障。文件指出,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支持中部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一批循环产业园、生态工业园,支持规范开展废旧电子设备拆解利用。开展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一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程。指导中部地区落实碳强度控制目标要求,开展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支持湖北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研究院点评:《实施意见》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提供指引和坚实保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国家发改委: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重点从四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重点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出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启动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碳达峰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
研究院点评:推动省市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将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有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低碳发展机制,以更大力度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绿色建筑
美国能源部3880万美元支持建筑脱碳
9月17日,美国能源部(DOE)在“建筑能效前沿与创新技术(BENEFIT)2024”资助计划下,宣布为17个州的25个项目提供388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研究和开发高影响力的建筑技术和实践,旨在实现建筑脱碳、减少电网高峰需求、增强韧性以及降低能源成本。这项来自BENEFIT计划的资金将支持针对高优先级建筑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和示范活动,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照明以及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下一代改造。此外,该资金还将支持在极端天气事件下增强建筑韧性的技术,使建筑能够在电网中发挥作用。
研究院点评:美国能源部针对建筑脱碳技术资助计划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强调了创新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效率中的重要性。
绿色金融
MSCI推出全新评级 为评估碳项目的完整性设立标准
9月23日,MSCI宣布推出MSCI碳项目评级,旨在帮助碳信用的买方、投资者和开发者更好地评估碳项目的质量和完整性。MSCI碳项目评级可对全球碳信用市场上4000余个项目进行评估,提供更全面、投资级、独立的项目完整性和风险评估。评估标准包括六大标准和50多项子标准,主要围绕碳排放影响和项目实施完整性两大维度。MSCI碳项目评级综合这两大类别的评估结果,采用覆盖AAA到CCC的七级评级制。获得AAA评级的项目不仅更有可能实现每信用单位1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而且其实施方式也更有可能促进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并且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研究院点评:MSCI碳项目评级的推出为投资者和碳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工具,也将推动全球碳市场向着更加透明和规范化发展。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3年ESG报告》发布
9月18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发布《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3年ESG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实现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项目全覆盖,体现国家战略导向,发挥对绿色发展的理念、产业、资金和技术引领作用。该报告还显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报告期内共计出资69.9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超500亿元。在投向上,截至报告期末,约72%资金投向双碳领域,28%资金投向生态环保领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保领域投资,助力长江流域由点及面一江共治。《报告》指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始终以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水为纽带,围绕长江主要湖泊与重要支流的综合治理,由点到线及面,在水污染治理、河湖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投资布局。
研究院点评:报告展示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显著成效,基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个生物多样性优选信用债指数发布
9月20日,“中证中信银行生物多样性优选信用债指数”发布会在京举办。该指数由中信银行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编制,作为国内首条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债券指数,不仅填补了国内绿色债券领域的空白,也是继中信银行2021年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后,推进国内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中证中信银行生物多样性优选信用债指数从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上市的债券中,选取中信银行优质企业标准发行人中在生物多样性计划、预防及修复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发行人所发行的信用债及募集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信用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表现较好的信用债的整体表现。
研究院点评:该生物多样性优选信用债的发布是国内绿色金融事件的重要进展,填补了生物多样性主题债券的空白。这一创新将推动可持续投资,助力生态保护与金融市场的融合。
碳市场
2024年9月23日至9月27日,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0.79元/吨,最低价95.22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4.44%。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127,494吨,成交额112,299,098.9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2,009,705吨,成交额198,995,205.00元。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137,199吨,总成交额311,294,303.90元。
9月27日,本周ICE欧盟碳排放权(期货价格)上涨4.33%,报66.31欧元/吨。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主 编:周 凯
校 审:汤 洁
责任编辑:周婧璇
合作咨询
科研咨询 13761074567 | 媒体合作 13482600589
活动论坛 13817069069 | 产业资本服务 13918815833
国资培训 17321100246 | 国资人才 15821457781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