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每周关注 | 1104-1110

政务   2024-11-10 08:02   上海  

进群交流

添加国资晓智,验证入群

培训报名

2024年上海国资培训中心公开课计划

晓智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国资智库推出《ESG每周关注》栏目,与您分享最新的ESG相关资讯。

内容来源 | 绿地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ESG


上交所制定《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

11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根据《行动方案》,上交所将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能力与监管服务效能。将持续优化ESG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积极推出数字化工具和培训服务,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工具箱”。同时,加大绿色转型资本支持力度。将持续创新ESG金融服务和产品,丰富ESG指数产品供给,鼓励发行各类ESG主题基金,积极支持中证指数公司ESG评价结果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的应用,为ESG评级高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资便利,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此外,持续开展上市公司宣介和国际交流合作。将大力支持上市公司接轨国际,通过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各类国际会议、论坛沙龙、投资者业绩说明会等平台窗口,分享中国企业在ESG领域的工作举措和成果,讲好中国企业的ESG故事。加快推动ESG数字化建设,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探索形成上市公司ESG数据库,推动ESG数据信息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支持中证指数公司丰富气候转型评价等ESG数据产品,为可持续投资提供参考。


研究院点评:上交所发布的《行动方案》为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将助力上市公司ESG报告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为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助力。


沪深北交易所共同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11月6日,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沪深北交易所共同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至2024年11月21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前期于2024年4月12日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简称《指引》),为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规范。《指南》在《指引》基础上,针对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指导,以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理解和落实《指引》。《指南》不在《指引》外增加额外的强制性披露要求,且本次《指南》仅包含"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应对气候变化"两部分,后续将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指引》是对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而《指南》则为企业披露可持续信息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相较于《指引》的强制性,目前阶段的《指南》更多地扮演着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角色。


研究院点评:《指南》的发布反映了监管层在ESG信息披露领域的逐步推进策略,旨在细化《指引》的披露要求,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建议,为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性指导。


碳中和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年度报告》显示, 2023年,中国持续大力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7.9%,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2008年起,中国每年都会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行动和进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全面推动国家自主贡献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中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已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截至今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近5亿吨,成交额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今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和成效。


研究院点评:《报告》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上,中国正稳步向绿色低碳转型迈进。


两部门:规范中央国家机关节能降碳项目管理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中央国家机关节能降碳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申请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部门审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达到公开招标条件的,严格履行公开招标程序,涉密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工作程序包括项目征集、项目审批、投资申报和下达、项目实施、竣工结决算五部分。《通知》要求,各部门本级项目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所属单位项目由各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后,立项审批前,需送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项目必要性、建设方案合理性审查。在监督管理方面,《通知》要求,项目应在投资计划下达后6个月内开工实施,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投资安排和实施进度等情况,组织编制项目投资执行月度计划,及时办理资金支付,确保项目投资执行进度。项目资金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严格按照投资概算批复的资金使用用途和要求开支,保证项目资金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同时,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项目审批部门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项目投资执行情况和节能降碳效益进行评价总结。


研究院点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中央国家机关节能降碳项目的管理机制,既推动了政府在节能降碳领域的责任落实与效率提升,也为公共部门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


绿色建筑


上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以上 全面推行建筑“光伏+”应用

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锚定2035年美丽上海总体建成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上海实践。《行动计划》明确了10大重点任务,33项具体任务,包括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提出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市内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新增黄浦江沿岸约6公里滨水贯通岸线,建设苏州河沿岸20公顷滨水绿地及公共空间;到2025年,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电动化;到2026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等具体目标。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比例超过50%。全面推行建筑“光伏+”应用。


研究院点评:《行动计划》从环境治理、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层面出发为上海市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型体系。建筑业作为城市转型的关键环节,将美丽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金融


湖北:培育行业级碳普惠聚合平台 链接湖北碳市场抵销机制

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湖北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4-2027年)》。《方案》分阶段提出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加强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完善碳普惠平台,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行动、全民参与”的碳普惠机制,扩大碳普惠应用场景,推进重点城市碳普惠试点,初步建立碳普惠体系。到2027年底,碳普惠体系不断完善,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资源节约、能源替代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方法学,逐步形成省市联动、特色鲜明的碳普惠发展模式,打造碳普惠“湖北样板”。围绕阶段性目标,《方案》系统性地提出了碳普惠“四大”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包括碳普惠政策制度体系、管理支撑体系、平台服务体系以及消纳体系;并从统筹协调、资金支持、政策宣传、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推动保障湖北碳普惠工作落地见效。从《方案》可以看出,湖北省凭借试点碳市场的独特优势,鼓励市州利用碳市场抵消机制、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此外,在武汉碳普惠实践的基础上,湖北创新性提出培育行业级碳普惠聚合平台。这一举措鼓励电网、交通运输、建筑、公共机构各行业头部企业牵头探索行业级碳普惠聚合平台(如:“鄂电碳普惠”平台),将有力推动相关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


研究点评:湖北省率先推出华中区域首个省级碳普惠体系建设方案,对于探索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发布碳金融创新白皮书

10月29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了《双碳目标下深圳碳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方位展示了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深圳在碳金融创新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经验。《白皮书》显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经过十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制度,成为交易规范、市场活跃、减排效果显著、创新能力突出的试点碳市场。深圳碳市场年均流动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成交量超过1亿吨、成交额突破24亿元。“双碳”目标提出后,深圳进一步加大在碳金融领域的探索力度,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和创新举措,以期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本白皮书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深圳在碳金融创新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经验,通过对深圳碳金融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产品和服务创新、境内外合作交流及推广三个方面的详细阐述,为各界了解深圳碳金融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交流与合作。


研究院点评:白皮书总结了深圳再谈金融领域的政策和创新成果,也为其他省市碳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碳市场

2024年11月4日至11月8日,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5.76元/吨,最低价104.04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0.57%。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41,331吨,成交额46,416,187.4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6,666,650吨,成交额676,840,439.92元。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7,107,981吨,总成交额723,256,627.32元。


11月8日,本周ICE欧盟碳排放权(期货价格)上涨6.28%,报68.02欧元/吨。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主     编:周   凯

校     审:汤   洁

责任编辑:周婧璇



合作咨询

科研咨询 13761074567 | 媒体合作 13482600589

活动论坛 13817069069 | 产业资本服务 13918815833

国资培训 17321100246 | 国资人才 15821457781


热点阅读

【政策】最新国资政策 | 【动态】国资院动态

【招聘】国企招聘公告 | 【人事】国企人事变动

【案例】国企改革实践 | 【研究】改革热点解读

【专题】他山之石 | 【ESG】每周关注

国资智库
前沿资讯传递国资国企领域重磅政策;国改案例服务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综合效益提升;研究洞见为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提供智力支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