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被保送同济大学,全红婵因不会英语被攻击,底层人逆袭有多难?

文摘   2024-08-19 16:10   天津  

在巴黎奥运会的跳水赛场上,陈芋汐和全红婵携手为中国摘得金牌,她们的完美配合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然而,当聚光灯熄灭,现实生活的赛场上,这两位年轻的跳水明星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陈芋汐出生于上海体育世家,如今已被保送至同济大学。如今她以新生身份踏入校园,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与此同时,来自贫困家庭的全红婵,却遭受了不公平的批评和嘲讽。这个惊艳世界的17岁跳水天才,如今却被某些人贴上了“白痴”的标签。

陈芋汐的人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的祖父陈新熙是体操界的传奇人物,曾多次登上冠军宝座,后来更是步入体操管理层。

在这样显赫的家世背景下,陈芋汐从小就站在了一个极高的起点上。她不仅有优秀的体育基因,还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

当陈芋汐以一身红色文化衫和牛仔裤现身同济大学操场时,现场瞬间沸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出手机,记录下与这位奥运冠军相遇的珍贵瞬间。

全红婵出生在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共有五个孩子要养活,母亲还患有重病。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全红婵选择了跳水这条艰苦的道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

当其他小朋友还在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年幼的全红婵就已经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

她的动力很简单:为了给母亲治病挣钱。这份朴实纯真的信念支撑着她一次次克服困难,最终在跳水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虽然在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创造了“天花板”级别的成绩,但在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时,全红婵既听不懂英语,也不会说,只能由搭档陈芋汐一人应对。

这一幕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抓住,成为他们攻击全红婵的把柄。

一位名叫朱小龙的体育记者在直播连线中语出惊人:“虽然她在场外别人拍的视频里面疯疯癫癫的,给人家德国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但现在她也去学英语了......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个白*痴一样能行吗?”

这番带着浓浓傲慢与偏见的言论,不仅暴露了说话者的狭隘,更反映出社会对底层人才的普遍偏见。在一些人眼中,一个不会说英语的奥运冠军,似乎就不配得到尊重。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英语能力真的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吗?全世界有11亿人说英语,但其中又有多少人能成为奥运冠军?全红婵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即便来自最底层,也能通过努力登上世界之巅。

底层人才的逆袭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家庭支持的不足,更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对于全红婵这样的天才运动员来说,她们付出的汗水和泪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事实上,全红婵的故事恰恰印证了底层人才的可贵之处。她没有优渥的家庭环境,没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甚至连基本的语言能力都欠缺。

但她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天赋,在跳水这个领域里攀登到了巅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令人欣慰的是,全红婵并没有被这些不公平的评价打倒。相反,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努力学习英语。这种自我提升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陈芋汐对全红婵的积极影响。两个女孩虽然出身悬殊,但她们并没有因此疏远,反而在彼此的激励下不断进步。

陈芋汐说,因为有了全红婵,她的目标从430分提高到了450分。而全红婵也因为陈芋汐的影响,开始重视英语学习。

这种良性互动,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李家老婶
热点追踪,情感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