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
关于列锦的知识点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列锦修辞手法是一种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修辞手法,其中句中没有谓语成分,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
这种修辞手法最初由谭永祥先生提出并命名,他在《汉语修辞美学》中定义了列锦为:“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定名词组,组合成一种多列项的特殊的非主谓句,用来写景抒情、叙事述怀。” 简而言之,
列锦就是所欲表达的语意中的关键词的连缀。列锦的诗句节奏鲜明,词约意丰,词断意连,形散神聚,能够通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巧妙排列,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例如邵康节《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中的“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
还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1)凝炼美。
诗歌不同于散文、小说,散文、小说不允许成分缺少,否则就是病句。而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修辞效果。
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从语法角度分析,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抢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2)简远美。
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诗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十年来,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南征北战,为南宋王朝收复了大片失土,而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却苟且偷安,积极投降,消极抗战。他空怀满腹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和排挤,但却视功名利禄若尘埃和沙土,决心驰骋疆场,收复中原,赶走侵略者。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的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