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公益与志愿者学院副院长汪彩霞,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谭建光结合自身参加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评审的感受和思考,撰写了对阳光助残类志愿服务项目的观察。从中既能够窥探近年来阳光助残志愿服务的发展变化和丰富内容,感受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能够看到厚植十年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培育更多优秀项目和组织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对进一步推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帮助和启发意义。现予编发,供大家学习交流。
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国残联于2014年发起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围绕日常照料、就业支持、支教助学、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方面,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十年来,阳光助残一直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一个重要类别,评选出众多优秀项目,为各地区提供了宝贵参考和传播推广,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作者之一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初审时,就参与阳光助残项目的评审;十年之后,又担任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组的评委,跟踪和观察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发展,感触、体会颇深,特撰文谈谈感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阳光助残志愿服务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强调“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为此,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一方面鼓励志愿者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生活与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增强自信、自尊和自豪。一是党团引领。从参赛项目看,很多项目展示和介绍中,体现了党的领导和团的引导。各地党政领导参加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关心残疾人的生活,鼓励残疾人自立自强,也勉励志愿者更好地开展服务。各地共青团组织不断深化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提供支持和帮助。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轮椅人生”项目,就是脊髓损伤残疾人组建的自强发展和回馈社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引领下,整合资源、发展壮大,创造了新的生活。同时,项目获得各级团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为残疾人重返社会提供便利条件,让残疾人在回馈社会的志愿服务中获得自信和快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党委重视、团委引导,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鼓励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残健共融的新格局。二是智慧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将“贡献智慧力量”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涵,加快了志愿服务智慧化、科技化步伐,也促进了阳光助残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大赛中的许多项目展现了创新思维和科技应用的融合。如华中科技大学的“AI助聋,让爱发声”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算法设计、软件开发和硬件搭建,设计出一套基于唇语识别技术的自助学习系统,协助听障人士进行发声训练,实现开口说话、便利生活。智慧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运用,为助残志愿服务提供新的能量、带来新的机遇。华中科技大学“AI助聋,让爱发声”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开展服务三是引领需求。《意见》提出“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其中,引领需求值得关注和重视,也在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中获得探索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志愿者不仅仅是解决残疾人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且结合他们内心的渴望,在就业创业、拓展生活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如天津理工大学的“从‘指尖’到‘心间’——指尖上的天津文化地图项目”,听障大学生志愿者为天津市知名公共场所和文化景点拍摄录制手语导览视频,为红色场馆、文化场所开展提供定制化手语导览翻译服务,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同时,团队利用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和AI技术开发交互性强的手语导览系统,通过“天理聋工”公众号、视频号发布和传播。项目让更多的残疾人士不再困于“斗室之间”,而是更加方便地走向城市、走向社区,享受丰富的生活。这些新颖活泼的志愿服务,为残疾人士打开新天地、新空间,让生活更加美好。天津理工大学“从‘指尖’到‘心间’——指尖上的天津文化地图”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参与开发的手语导览系统界面四是青年创新。参赛项目中,许多青年志愿者对阳光助残志愿服务进行创新探索,构建特色服务机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井冈山大学“爱的光‘盲’——红五星残健共融助盲志愿服务项目”,由“大学生志愿者+视障人士+高校视障教师”合力推动,开展助盲跑、暖心陪伴、口述影像、文创设计、无障碍研究等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发挥青年志愿者思想活跃、思维创新优势,为助残志愿服务增添许多新元素、新技能。评审中发现,青年在助残志愿服务中,不仅仅是关爱和帮助,而且以青春和热情激励残疾人士勇于尝试、拓展生活,效果非常明显。井冈山大学“爱的光‘盲’——红五星残健共融助盲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开展服务五是全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因此,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吸收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和帮助残疾人事业发展。本届大赛中许多项目呈现青年率先发起、全民共同参与的特点,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志愿者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和支持残疾人。如广东省阳江市扬爱志愿者协会的“最美微声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成员中有青年、老年、妇女和专业人士等。他们积极服务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运用“早发现、早治疗、早发声、早融入”的方法,做到“用爱听见声音、用心训练声音、用情交流声音、用美记录声音”。项目现场介绍了志愿者和家长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当终于听到听障儿童一声微弱的“妈妈”时,志愿者们无声的爱化作了听障儿童有声的应答,在场者都非常感动、备受鼓舞。“最美微声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开展服务
此外,这次参赛的项目中,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变化,就是有近20个项目展示者是残疾人志愿者,有听障人士,有肢残人士。他们非常自信自豪地走上全国大赛的舞台,介绍项目的同时,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展示互相帮助以及关爱他人的经历。其中一位项目展示者说道,“我们不仅仅是听障人士,更是志愿者”。他们将残疾人志愿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充分展现出来,体现出坚韧和力量,充分阐释了“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阳光助残志愿服务的水平,也不断创造残疾人士获得改善、参与社会,以及做志愿者回馈社会的新机会。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阳光助残组的评审观察中发现,助残志愿服务发展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精细化。一是需求调查的精细化。在第一届大赛阳光助残组初审中,很多项目书都概要性地提出“残疾人的需求”,稍微细致的则分为“肢残人士需求”“智障人士需求”等,并据此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当时对残疾人士的需求分析还比较笼统和空泛。第七届大赛中,项目志愿者通过细致调查和实践观察,提出了包括“视障人士游览城市的需求”“老年听障人士就医引导的需求”“孤独症家长喘息的需求”“残疾人士轨道交通便捷转换的需求”等更生活化、场景化的需求,精细分类、针对性强。二是关爱帮助的精细化。针对残疾人士越来越多样化、个别化的需求,志愿者相应设计出更精细有效的关爱帮助服务。如浙江工商大学的“视界游爱——视障者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就是通过设计西湖等著名景点的路线和站点,创新利用视障者“嗅、听、触、尝”感官代偿法,结合志愿者提供“接、陪、送”一站式服务,为视障人士带来全新旅游体验。项目建立数字小程序,让视障者“一触即达”,便捷获取服务信息。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推动创立两项助盲旅游服务标准。这些志愿者团队推动开发的技术及其传播应用,持续推动关爱残疾人士的服务细致深化、更有成效。浙江工商大学“视界游爱——视障者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开展服务
三是支持发展的精细化。新时代的残疾人士不仅仅生活上需要获得帮助,更加希望获得创业就业和人生发展的机会。为此,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协助残疾人士实现自立自强不断创新和延展。上海五里桥街道志愿者协会的“益+志愿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支持的方式,为智障青年的创业就业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在项目支持下,多名培智学生获得初级花艺师、咖啡师资格,并成功就业。项目还积极引入区域商铺资源优势,协商植入“益+小黄伞”品牌,为培智学生就业拓展更多的渠道。残疾人士可以尝试不同形式的创业和就业,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也让家人看到希望、拥有希望。“益+志愿服务项目”培智学生制作咖啡
四是社会共融的精细化。残健同行、残健共融,是许多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在本届大赛的项目中,志愿服务团队探寻各种各样的途径,创造适合不同残疾人朋友的方式方法来实现社会共融。如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智惠星空——非遗技艺助力残疾人士就业志愿服务项目”,发挥“葫芦雕刻”非遗技艺的优势,让非遗继承人、设计专业等学生与肢残、听障、失声、智障等人士结对,传授技艺、提高技能,创造工艺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获得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非遗传承人、专业学生、残疾人士、销售人群等一起合作、一起交流,形成和谐的生活圈子。以往残健共融的服务,往往是一起表演、一起出行等。如今项目中,志愿者是与残疾人士一起创业、一起就业、一起发展,真正实现相互理解和认可,以“双向奔赴”实现社会融合发展。聊城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队“智惠星空——非遗技艺助力残疾人士就业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开展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阳光助残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重要任务,需要广大志愿者探索实践、不断落实。从这一届大赛看,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推进过程中,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体现出五个特点。一是项目的科学设计。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从发现残疾人士需要、奉献爱心提供帮助,到根据对象需求进行科学设计、聚焦目标成效开展服务,这是一个渐进明晰,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过程。如中南大学开展的“寻光计划”,青年志愿者发现视障儿童对声音高度敏感,进而发挥音乐爱好者的优势,专门设计免费、稳定、持续的音乐教学服务。为便于盲童学习,志愿者首创盲谱,同时录制盲谱教学音频、盲童弹唱视频、寻光活动视频等,让孩子们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发挥特长、获得自信,融入社会、丰富生活。在发现服务对象需求、发挥爱心的同时,根据特殊对象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项目设计和策划,成为青年志愿者开展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基本功”。中南大学“寻光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辅导孩子们学习乐器
二是项目的深化迭代。在评审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十几二十年坚持围绕特殊人群提供关爱与支持服务,一批批的青年志愿者接力服务,项目在持续深化与迭代中扩大成效、彰显价值。如浙江省东阳市东阳爱心联盟从2005年起开展助残、帮困、助学、敬老等服务,2020年设计实施“轮椅上的咖啡师——截瘫群体创业就业志愿服务项目”,打造“3+X”服务模式,即无障碍场地帮扶、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爱心人士帮扶,以及针对轮友不同的意愿提供多样化就业帮扶等,陆续帮助100多位高位截瘫的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改善生活。项目从一般的助残关爱,到进一步聚焦高位截瘫人群的需求,探索持续关爱帮扶的有效路径,取得明显成效。三是项目对象的增能。关爱帮助残疾人士,不仅仅是探访慰问,更要在解决困难问题的同时,支持特殊人群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从本届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看,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残疾人士的“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重新生活、自信发展。有些残疾人士获得创业就业机会,有些残疾人士结婚生子,拥有幸福的家庭。另一个变化就是自助助人、志愿奉献。这次参加决赛的66个项目中,有近20个项目的展示人就是由参与或发起项目的残疾人志愿者担任的。他们充满自信和自豪地介绍项目内容,深情倾诉在志愿服务中的人生变化,给评委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残疾人志愿者说道,虽然伤残之后生活遇到困难,也曾经绝望颓丧,但是在志愿服务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重新振作起来,努力改变生活。尤其是加入志愿者队伍和互助发展之后,内心更加自信和坚强,也对生活发展更有信心了。这是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变化。四是项目的效益提升。评审中发现,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对于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越来越重视,也取得可喜的成效。一方面是注重从帮助一个人、两个人到带动一群人、一批人。团队用好自媒体、微信等网络工具,鼓励残友们建立联系、互帮互助,积极扩大志愿服务“朋友圈”,构建助残服务“生态圈”。另一方面是为残疾人群创造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条件。许多助残项目都谈到这样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关爱探访残疾人士,到发现他们的就业渴望和需求,探寻多种路径帮助联系资源、提供切实的帮助。如浙江机场集团的“飞飞来了”项目,青年志愿者从帮助残疾人群便捷出行开始,到进一步策划助残共富集市的志愿服务项目,既链接非遗公益、时尚创意的资源,培训残疾人士提高手工艺创造水平;也争取线上线下的展示销售场所,帮助宣传和推销。如今,项目已经帮助84位残疾人士销售作品216000件,总收入超过100万元,残疾人士人均增收3000至15000元。这些助残共富、改善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正不断形成并产生越来越好的效益。浙江机场集团“飞飞来了”项目开展市集
五是项目的传播推广。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许多项目团队注重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以点带面扩大覆盖,从党政部门到热心个人、爱心企业,从服务本地到省市外合作推广,还通过网络面向全国进行宣传,吸收多渠道、多途径的资源。有些项目还面向世界宣传,获得更广泛的发展机会。不仅仅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帮助残疾人士宣传推广,而且许多残疾人志愿者也成为“宣传高手”“传播达人”,通过直播、抖音等推广志愿服务、推广公益创业,产生广泛的宣传效应。总体而言,本届大赛的阳光助残组项目,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持续迈进。助残志愿服务领域还有许多新的探索、新的努力,值得我们共同持续关注和重视。非常感谢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让我们有机会参与阳光助残组的项目评审,从中观察助残志愿服务的创新特色和丰富内容,感受青年志愿者、残疾人志愿者的爱心和热情,并被许许多多真情服务的项目所打动,被残友们和志愿者的生命故事所感动。为此,特撰写观察和思考的感悟,与大家分享。本文作者:
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公益与志愿者学院副院长 汪彩霞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 谭建光
End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