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新型储能“蓄”势而发

科技   2024-11-11 17:03   北京  

11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新型储能 “蓄”势而发》。节目介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现状,解读发展新型储能对促进“双碳”目标战略落地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研究员受邀参与访谈。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不断加速,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随着新能源的量越来越大,对新型储能的需要也更加迫切。目前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做得怎样呢?

什么是新型储能?储能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把能量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以特定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电站。

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海生:

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化石能源存在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比较低,比如说风能、太阳能,这就需要转换成更加强有力的能源形式,比如说我们通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转化成电。另外一方面就是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不稳定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靠天吃饭,这就需要储能,将可再生能源转化成连续稳定的能源,就对新型储能提出了重大的需求。

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健全顶层设计,开展创新示范,大力加强行业管理。

利好政策推动下,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专家认为,新型储能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形成,但过程中仍有一些痛点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海生:

对新型储能的要求主要包括6个方面: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性、高效率和资源不受限制,就好像一个“六边形战士”。目前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型储能技术各有优缺点,还不存在某一种储能技术,能够在这6个方面都强。比如说锂电池,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它的功率和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说单体的电池做的也越来越大,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的挑战越来越高。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现阶段,技术创新是新型储能突破发展瓶颈的内生动力。我国正在这个领域以多种技术路线进行推进。按储存的方式,新型储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储存能量,把电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能量存起来,需要时再转化为电力释放出来;另一类是电池储电,通俗讲,就是把电量充进电池,需要时由电池来放电。其中,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的就是电池储能的方式,这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投入实际使用。

广东佛山市电力供应的“大脑中枢”——电力调控中心,控制着全市430多万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实时根据电力需求的变化调节电网负荷。

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经理 陈锦荣:

10月以来,佛山每天的电力负荷在455万千瓦到1323万千瓦之间,峰谷差比较大。白天用电高峰的时候用电紧张,晚上负荷低谷的时候却又存在冗余,怎样既能保证电力的可靠供应,又能不造成电能浪费,这对我们电力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值班长 区允杰:

你好,我是佛山调度。

好的,宝塘储能站可以按计划开始放电。

电话的另一头是宝塘储能站运维管理员周良睿。由于我国新型储能电站规模快速扩大,运维人员数量与日俱增,“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成为2024年7月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在这个不到50平米的中控室内,周良睿和他的两名同事实时监控着户外250多个电池储能柜的运行状况。

宝塘储能站运维管理员 周良睿:

每个储能柜门背后对应的是一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有15个电池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又有16个电池单体。这样把4000多个单体聚合到一起,就形成了5兆瓦规模的储能系统。

作为新型储能设施,整个储能电站起到的正是“超级充电宝”的作用。

南网储能公司科技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 王劲:

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时,把电厂发出的多余的电储存到250个电池储能柜内,用电高峰时,把电池储能柜里的电能释放出来支持电网的电力供应。

如果按照每天“充电—放电—再充电—再放电”的常规运行模式来测算,一天下来电站可以在用电高峰时给电网提供120万度的电量支撑,相当于20万居民用户一天的用电量。

目前,电池储能已成为我国新型储能的主导方式,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为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区别于电池储能,以能量转化为路径的新型储能技术也正在快速发展。

2023年以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新技术也加速落地实施。我国新型储能得到了高速发展,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大幅攀升。

截至2024年6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百吉瓦时,比去年底增长40%。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同比增长95%,新增规模同比增长71%。

新型储能不仅是能源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更是拓展了新能源的全产业链。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而这个“新动能”是如何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呢?

以目前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使用比较广泛的锂离子电池为例,仅宝塘储能站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就达到了近67万个——这是一个急剧扩增的庞大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中心副主任 刘坚:

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新兴储能产业链,在产业规模,产品造价方面,在国际上面也是很有竞争力的。现在接近大约一半的新兴储能产品向海外出口,形成了一个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名片。

储能是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储能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依然面临核心技术仍需提升、政策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而且储能项目普遍面临盈利难。新能源新储能还需要新机制的支持。通过政策机制的设计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加速技术的迭代升级,这样新能源储能产业的发展才会更加动力十足,从而加速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


来源:央视新闻

获取更多资讯

欢迎关注中能网微信公众号




中能网
中国能源网官方微信 提供能源信息与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