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啊,三次遴选,四次借调,连跃五级【上升之路】

乐活   2024-12-18 09:09   陕西  

久久谈职场,体制内、职场提升之旅,欢迎您的关注!   



分享一位粉丝的经历。

我的上升之路应该算是比较少见了。


如果按照人事关系来看,我从乡镇开始,历经了县直-副省级市区直-副省级市市直三级跨越。


如果把借调帮助工作也算上,那我经历了县直-市直-省直-中央部委,也算是另类的“连跃五级”了。


总结我的上升之路,经历了三次遴选、四次借调,靠着一点运气和一点抓机会的能力,实现了职业生涯提档升级。


01

个人情况


先说说我的个人情况。


92年生,工作10年了。现在副省级市党委部门一主。


媳妇也是公务员,但是进体制比较晚,我到了现在的城市之后,历经波折把她也调了过来,现在区里政府部门副科。


两人加起来一年工资差不多打卡35万。


我比较乐观开朗,性格直率,喜欢与人交流。


我自认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信,照我媳妇话说,自信得有些盲目。主打一个“我上我就行”,从不精神内耗。


这样的性格让我路人缘不错,与上级部门、下级部门以及兄弟部门的关系也都相处得挺好,当然,也吃过不少亏。


言归正传。


前面说到我的上升之路靠的运气,其实从进入公务员队伍就是如此,简单来说就是考的都会,蒙的全对,考上了异地乡镇。


详细的内容我会在后面补充的几个趣事里说一说。



02

岗位变动


第一次遴选,从乡镇到县直。


在乡镇虽然我也生活得很快乐,但是到了晚上一个人守着乌漆嘛黑的镇政府小院,也难免感到孤独。


恰巧老家组织部出了一个政策,本地户籍的在外公务员,可以遴选考回去。我抓住了这次机会,遴选回老家县委某核心部门


接下来,就开启了我的借调生涯。


先是从县里借调到市里。


在县里工作了一年多,因为有前辈工作调动,我接手了他原本负责的一项业务。


这项业务每年都要专门拿出两三个月时间,从乡镇一直到中央部委,逐级上报依次开展。


过去,对于各市干的好与坏,省里只是开会通报一下情况就完事,因此底下一般不太重视。


结果我接手的那年,省里画风突变,不仅对各市打分,还要列入年底考核。


这下市里的业务科室领导有点慌,因为他不懂这块业务。


我当时刚接手也不大懂,但是我比较喜欢钻业务,第一次干就在各县区里面比较拔尖,再加上跟他关系处得不错,他就拍板把我借调过去,专门负责全市的这项业务工作。


然后就是从市里借调到省里。


省里对这样工作重视起来开始了考核,业务处也换了个领导来接手。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各市和省直部门抽几个人上来,成立一个临时小专班,专门来干这个活。


当时我把市里的干完了,做得还不错,市直的领导帮我说了些好话,把我推荐到了省里帮忙


不过这一次借调算是临时性质,工作干完我就回市里了。


最后是从省里借调到中央。


因为我钻业务,又跟处里领导能相处得来,第一次到省里帮忙的后期,涉及业务的大事小事他都会先跟我讨论,俨然把我当成了这个小专班的负责人。


第二年又直接点名要我过去帮忙,而且正式发了函,让我当这个小专班的组长。


而且一把处长找我谈了话,说今年省里想在这项工作上拿个好成绩,我是组长,要推荐我去中央部委临时帮忙。


同时还跟我承诺,处里缺人,等我从北京回来就给我办正式的借调手续,以后就可以参加内部选调之类的考试,把关系办进来。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从县直一路借调到了中央部委。


凭着不错的运气,赶上工作节奏换挡、领导变动,再加上与领导的关系一路都不错,得到了这些机会。


现在回想,可能是因为我与领导相处时少了些功利,多了些真诚,没有刻意讨好巴结,反倒让领导跟我相处没有负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些借调的经历,让我接受了更高平台的氛围熏陶。


眼看着身边的同事从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工作眼界从细枝末节一步步拔高为高屋建瓴,我的内心迸发出强烈的冲动,我也要进入更高的平台,成为更优秀的人。


在中央部委借调期间也发生了一些趣事,让我对高级别领导祛了魅,我也会在最后一起说一说。


俗话说物极必反,在借调这条路上,我基本算是走到了头,也不可避免开始出现问题。


在中央部委借调时,处长看我业务熟,多留了我一个月,帮忙做一些收尾工作。


结果,原来省直的处长提拔到了其他单位,新来的处长对于借调人员有自己的想法,只从清北人等学校毕业的名校选调生中考虑,我自然被排除在外。


屋漏偏逢连夜雨,彼时市直的单位大领导也换了人,新领导提出要求,凡向基层借调人员,必须是选调生。


这样一来市里我也回不去了。


我受到了学历、身份的双重“鄙视”,被一杆子打回了原形,在外借调一年多又回到了县里工作。


那段时间有些失落,但是我天生乐观,很快走了出来。


同时我也没有放弃,种子一旦发芽,就只会越长越茂盛。


我开始准备遴选,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陆续报了我曾借调过的省直和中央部委,可惜都没有进面。


这期间也不是全无收获,县里搞竞争性选拔考选副镇长,我考上了。


但当时我一心只想往上走,主动去找跟领导商量,最后没去镇里任职,给我定了副主任科员的级别,继续在原部门干活。


‍‍

第二次遴选,从县直到副省级市区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央部委帮忙时认识的老哥跟我说,他所在的副省级市有遴选机会,可以推荐我报名。


这次遴选带有人才引进性质,招的都是各领域业务能手,采取网上报名+单位推荐模式。


重点审核工作经历和工作成果,光报名这一关就会刷下一大批人。


重要的是,还承诺能解决家属的调动。


我觉得机会不错,就去试了试,结果考上了,岗位安排是区里的核心部门。


考上之后我反倒纠结起来要不要去,毕竟要异地分居,说是可以帮助家属调动,但想来也不会简单。


不过也有好处,虽然在区里,但毕竟衙门高一些,部门里的科长就是正科,在我老家县城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而且工资也翻了番。


纠结期间,省遴选又开始了,好单位都要求全日制研究生,我意识到,以后通过遴选去省里的希望越来越小了。


加上我媳妇说也很喜欢那个城市,我再三确认可以解决媳妇的调动之后,把心一横就去报到了。


‍‍

第三次遴选,从区直到市直。


在区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被借调到市里帮忙,后来通过内部遴选考试,关系办了进来,完成了最后一跳。


同时,经历了近一年的协调联系,也把媳妇调了过来,一家人实现了团圆。



03

感悟


后来,有一次跟领导聊起过去的经历,领导感慨地说你也挺不容易的。


其实我是个乐天派,一直也没在意过这些困难。


但是细细想来,我从乡镇走出,从小县城来到新一线都市,个人的工作晋升,媳妇的异地调动,都只能靠着自己去努力去联络,最后一步步实现,个中苦楚也只有自己知道。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能力尚可,凭着业务见识到了更高的平台,又凭借努力抓住了考试的机会。


运气不错,一路走来遇到很多关心支持我的领导。


总的来说有两点体会。


一是人生会有很多机遇,但关键的就那么一两次。


在关键事情上,在关键人物前,一定要瞪起眼睛,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做自己人生赛场的关键先生。


二是性格决定命运,但努力改变命运


没有人天生就是交际花,也没有领导一开始就能干会说。


不论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员、管理员还是裁判员,都是在与人打交道。


越是性格内向怯懦,越要努力锻炼自己与人交流、沟通协调的能力。



最后说两件趣事,本来还有几件,但写出来总感觉没啥意思,就删到了两件。


第一件趣事是在中央部委帮忙时的见闻。


中央部委也是采取专班的形式来开展工作,由于抽调的都是市一级的干部,领导们怕我们保密意识不强警觉性不高,一不小心犯了错都不知道,专门请了国安局的一位处长给我们做了一天的安全培训。


说白了,就是用过去的一些案例吓唬吓唬我们,让我们心里绷紧安全这根弦。


效果很不错,看到动不动上午违规、中午被抓,三年起步、十年不限的血腥案例,我确实被吓得胆战心惊。


我就是怀着这种如临如履的紧张状态到办公室去的,生怕哪个U盘插错了位置,就窜出来一群人把我带走。


干了一会,门外走廊突然传来熟悉的音乐声,“时代在召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我心里想,是谁如此大胆,用老年机还外放手机铃声?


憋不住好奇的我来到走廊,结果眼前的一幕让我惊掉了下巴:


一群头发半白的干部从办公室鱼贯而出,随着音乐伸展、平举、抬腿。。。。。。


我脑瓜子嗡嗡地,厅局级的干部之前一年都见不了几次,哪次见到不是威风八面、前呼后拥的,可现在有一群,而且是在我眼前做早操!


说好的庄重威严呢?这是弄啥嘞!


那一刻,我紧绷的神经突然就放松了,拿着U盘的手也不抖了,害,到中央部委也就是换个地方干活,也没啥特别的!


再说一件我考公的经历。


我是应届省考上岸的,当时大四下学期正在找工作,我靠着盲目自信,唬住了不少面试官,手握4家企业的offer,没有考虑考公的事。


宿舍有2人正在准备考公,也劝我,赶都赶上了,你也报一个呗。


于是我按照专业随变报了一个C类乡镇岗位,还是异地。


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报C类是因为我看到A类B类都多考一门申论,我以为申论是考政治,而我高中政治常年不及格。


事后我才知道,这俩小子,一个认认真真准备了三个月,是真心想要端这碗饭的;另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撺掇我报名实际是想拉一个垫背的,显得他不会那么难堪。


毕竟我当时本着“再不疯狂就毕业了”的心态,天天疯玩,直到考试前都没看两天书,任谁看来都是个合格的炮灰。


可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最后我笔试149.5,岗位第一进面了。


成绩出来那个晚上,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总分149.5,我内心毫无波动。


因为我自我定位很清晰,就是个凑数的,一直都没关注过公考的信息,不知道这分数是个什么水平,但想来应该不算高,毕竟书都没看能考上就没天理了。


于是我戳了戳旁边刚查完分的室友,指着职位排名后面那个“1”疑惑地问,这是啥意思,是排名还没刷新出来吗?


室友眼睛瞪得像铜铃,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知道你考得好了,又怎样!


转头就打DOTA去了,留下一脸懵逼的我,好一会才明白自己进面了。


离校前的那几天,我跟室友们天天“醉生梦死”,能想到的联系到的人,都要搞一场。


有天晚上我们请宿管阿姨吃饭,感谢她们四年照顾。


被我骑脸输出的那个室友喝多了,直接趴在宿管阿姨肩头哭了起来。


“阿姨,我学了个把月都没考上公务员,他都没学就考上了,太不公平了,呜呜呜。。。。。”


另一个考公室友也趴在了宿管阿姨的肩头,“阿姨,我这么努力考了一百五,他凭什么也考一百五啊,呜呜呜。。。。。”


久久老师《像高手一样发言《像高手一样脱稿讲话两本书帮你拿捏各种场合,自信开口、得体表达,增强职场核心竞争力,轻松让你成为职场高手!此书已多次再版,发行数量稳居同类书籍前列,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购买。


久久谈职场
资深公务猿谈体制内职场的所见所闻所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