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低空信息化服务的薄弱环节
随着国家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大力提倡,低空经济的热度持续高涨,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在低空产业信息化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一是基础设施提供商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建设滞后。现有通信导航监视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未来大批量低空航空器的运行要求,对于未来通导监视手段及安全防护措施,也尚未给出明确技术方案指引;二是低空飞行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技术保障能力不足,在低空运行的精准管理上,尚缺乏高效智能的运营平台和前沿的管控技术对各场景运行及空中交通服务进行有效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国家运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对于无人机低空运行管控,尚未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管体系,低空运行的空域审批、运行模式、通导监视规则尚不明确。
未来,应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动,逐一完善这些薄弱环节,而这一过程将为相关企业带来丰富的商业机遇。
低空信息化服务市场展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技术支撑,低空经济信息化发展主要依托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维护,其中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运营商、科技企业等均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低空运行基础设施方面
低空运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包括频谱资源、网络资源和空域资源及系统资源。地方政府和基础设施运营商将成为这一投资的主要主体,需要对现有的通信导航监视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适应性改造,使其满足低空空地通信、导航、监视的需要。以现有移动通信设备改造为例,2024年中国移动针对5G网络的资本开支预计为690亿元,相关改造费用约为新建开支的50%,总计将达到约345亿元。未来低空运行基础设施的盈利模式,仍主要以地空数据传输的流量费为主,预计至2035年,低空运行的总飞行时间约为5.2亿小时,累积流量费将超100亿元。
(二)低空信息化平台方面
低空信息化平台投资主要以中央财政主导、地方政府为辅、科技企业协同配合,中央财政主要面向国家级低空信息化平台投资,地区级/城市级低空运行服务平台等,则主要依靠行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同时相关科技企业也将参与其中并加大前期研发投入。以当前国家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项目全国数据中心建设(总计60余个数据中心,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类比测算,全国低空信息化平台专业化更强、数量更多,总投资额预计可达到同等规模。以每套信息化系统4000万元的投资规模计算,仅面向大中城市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就将带来近520亿元的收入,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维护更新,也将创造每年近80亿元的产值。
除此之外,后续随着国家相关通信导航监视政策的进一步明确,低空通信导航监视体系也必将随之建立,其体系本身的建设以及后续相关监管、指挥系统的建设应用,也将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低空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空军在京组织新闻发布会,5省纳入低空改革 李健作为红星飞行表演队名誉队长在南昌飞行大会执飞长机 西南唯一!“弥勒制造”飞机成功交付 深圳:华强北!全国首个!全产业链无人机设备选品中心落户 中国版‘V22鱼鹰’ 混动倾转旋翼“突击鹰-2000”在北京总装下线 企业信息化建设杂谈 | 系列文章汇总 “掘金”低空经济 融资租赁绸缪“全产业链”渗透 将未来照进现实!延庆区助力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林巴赫DL2900DZ航空发动机:低空经济发展“新引擎”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机会在哪? 最新最全!中国航展飞行表演时刻表和重要活动一览表
推荐阅读之#低空经济观察 通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系列文章) 各地积极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动态汇总 各大媒体聚焦低空经济报道汇总 推荐栏目之#数据航空(近千篇内容) 推荐栏目之#航空百科(近千篇内容) 推荐栏目之#航空问答(近千篇内容) 付费阅读之#通航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