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中间发生了什么?

文化   2024-12-12 17:02   黑龙江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始自盘古开天地,历经三皇与五帝,从最初的第一个封建奴隶制王朝夏再到清政府的覆灭。
炎黄子孙延续五千年的文明不仅是部发家史,也是一部血泪史,老一辈人的故去、新一代人的崛起,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变化。


任何人或者事物都会在时光的往复流转下,没了最初的模样,即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逃不脱被历史湮灭的结局。
炎黄子孙们唯一能知晓历史的方式,就是通过不断地考古挖掘与研究,将深埋于地下的历史发掘出来,从仰韶文化的双面鱼纹彩陶缸到青铜器再到明清的书画,典籍。
这些沉淀了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物,正向炎黄子孙们徐徐道来那段尘封的历史。
但是,在五千年文明中,有这么一段特殊时期,我国至今为止并没有找到任何属于该时期的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只有一段段神话故事。
那么,我国历史上这段长达1500年的空白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没有任何文物的出土或者史料的记载?这段时期是真实存在的吗?


三皇五帝是谁?

按照史学家多年来总结的资料来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三皇五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断代的历史还得从公元前两千多年说起。
记载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历史的古籍《越绝书》上曾引用了战国人风胡子的话,说轩辕神农曾以石为兵器;到了黄帝时又用玉为兵器;黄帝之后的大禹则用铜打造兵器。
也就是说,风胡子将东周之前的历史划分为了四个阶段:三皇时期(轩辕、神农、赫胥)为石器时代。
而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代,则是玉器时代;黄帝之后的大禹、夏朝则是铜器时代,而东周时期则为铁器时代。


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来看,风胡子对各个历史阶段的论述基本符合中国的历史,并且近几年三星堆文物发掘工作的逐步展开,也在佐证,风胡子的论述绝不是空穴来风。
既然专家们已经陆陆续续发现了商周的青铜器以及东周时期的铁器,这是不是说明三皇五帝的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发生在华夏文明之柱上的历史事件?
虽然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明确记载三皇五帝时期的史料,但是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却在一些遗留下来,形形色色的古代文献上初见端倪。
三皇五帝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中,该文献中写道:“外历执掌三皇五帝之书”。


虽然只是顺带提了一下三皇五帝的合称,但这足以证明,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自古有之,但是这本书并没有指出三皇的名字和相关资料。
其实关于三皇究竟是谁的争端一直存在,出现这种争端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古代文献记载上出现的差异。
《尚书大传》中曾说道:“遂人以火纪,伏羲以人事纪,神农悉地力”,另根据《史记·秦始皇》的文献内容来看:“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也就是说,司马迁的观点和《尚书大传》中的一致,都认为三皇就是天皇燧人、人皇(泰皇)伏羲、地皇神农。


但是儒家观点却和司马迁不一致,儒家典籍《易传》中表示,三皇就是指“天地人”三才,有天道、人道、地道,才能“兼三才而两之”。
而与儒家针锋相对的则是纬书中的观点,司马贞在《补三皇本经》中说,天皇有兄弟十二人,地皇有兄弟十一人,人皇最少,只有九人。
这些人分管天下,指挥天下万物不停歇地运转。
但不论如何分,三皇一定是指对华夏文明做出贡献的人,比如结绳为网的伏羲、补天的女娲、尝百草的神农、以及取火的燧人、祝融等。


这些人都在华夏文明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根据后来的发现来看,有专家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们表示三皇或许指的不是个人,而是某个氏族或者部落的名字。
但是不论三皇究竟是指具体的人还是一个氏族,都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氏族的代表,据说这个时代始自盘古开荒,从太古蒙昧时期一直发展到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学会了用火、或者是渔网、木棍等工作搭建自己的住所,或者捕猎采集食物,是人类逐渐变得成熟的时代。


他们以石质工具当做狩猎的武器,男女之间没有规定的嫁娶风俗,没有婚姻规定,根据《吕氏春秋·恃君览》中所写:“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没有兄弟姐妹、夫妻之间的分别,也没有上下长幼之间的差距,过着较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
而相对于三皇的争端,五帝之间的争论比较少,古籍上关于五帝的描写比较一致,一般认为五帝的代表人物就是黄帝,而其他四帝则是皇帝的儿子或者后裔。
这点在司马迁的《五帝本纪》中也有所记载,而尧则是黄帝玄孙帝喾的儿子,五帝上接三皇,下启三代,处于新石器时代。


《国语·晋语》中表示,黄帝有四位妻子,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其他三位妻子则是女节、彤鱼氏和嫫母。
这四位妻子给黄帝生下了二十五个孩子,但是这二十五个孩子大多数都跟着母亲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黄帝时代正处在母系氏族的对偶婚时期。
也就是说,在这个对偶婚的时期,一个男人可以用联盟的形式与好几位氏族的女性发生关系,与之相对地,一个女性也可以与好几个氏族的男性发生关系。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好几个对偶婚,因此就出现了黄帝儿子跟随母姓的情况,这个时代同样也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关键时期。


综上所述,三皇五帝时期其实也是分好几个时间段的,三皇时期属于旧石器时代,而五帝则属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也是母系社会逐步迈向父系社会的开端。
历史课本上最常出现的涿鹿之战,是黄帝争端中原的关键一仗,当时,蚩尤为了抢夺土地肥沃的中原,挥师向北。
实力上的差距让炎帝败下阵来,黄帝为了帮助炎帝,便集结兵力向逐鹿进发,根据后来的记载来看,黄帝取得了战斗的最终胜利,夺得了天下。
这是华夏由分裂向统一转变的开端,而要说起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传奇人物大禹。


断代的夏都

根据后世的记载来看,在今天太行山脉和泰沂山地之间的平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当时也正处于关键时期,自然环境恶化,连夜的暴雨让该地区的百姓叫苦不迭。
于是当时即位的五帝之一尧就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尧就是黄帝的玄孙。
但很可惜的是,鲧治水不力,后来被尧处死了,于是大禹就接过父亲的担子,前去治水。相比于父亲的堵截法。
大禹采用的则是疏导法,为了治理洪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直到洪水治理好了,大禹才回到家和妻子团聚。


当时,部落采用的是禅让制,见大禹治水有功,舜就将首领位置禅让给了大禹。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夏朝的争端,一直围绕在“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其中以日本学者质疑为最。
1908年8月,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古传说之研究》,他认为我国关于夏朝的传说,真实性有待确认。
并且,传说中关于大禹治水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诸如“铸造九鼎,疏通治水”之类的言论完全是中国后世子孙的杜撰。


面对白鸟库吉的质疑,其实我国也有很多典籍去反驳,《国语·周语》中曾写道,由于大禹治水的成功,尧非常开心,昭告天下,还将大禹赐姓为姒,赐氏为夏。
并且根据后来的考据发掘来看,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些遗址中发现的文字资料,极有可能出自夏朝。
《汉书·沟洫志》曾这么描绘夏朝时发生的一件事,说大禹:“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虽然这段描写现在看来未免有些夸张。
但不少学者都认为,这段神话应当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加工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并且在河南濮阳的高城遗址上,考古专家们也发现了夏朝存在的证据。
根据典籍《左传》和《世本》上的描写来看,夏后相的帝都就在今天的濮阳,《左传》中写道,卫成公迁都到帝丘时,曾梦见了祖宗卫康叔,卫康叔哭诉自己的祭品被夏后相抢去了。
考古专家们用仪器多方测量后发现,原来卫国都城下方就是夏朝时期的夯土城,也就是说,河南濮阳的高城就是夏后相的帝丘所在地。
并且关于夏朝的存在,从另外一些方面也可以推断出来。


第一就是夏后氏居住的地域就是大禹治水时的区域,在兖州。《尚书·禹贡》中曾记载,洪水平治之后,人民从高处来到平原上耕作,并且历经了十三年的时光。
这都和神话中的记载不谋而合,大禹治水之后,当地人民确实是从高处来到平原耕作,并且大禹治水也历经了十三年的时光。
这些足以证明,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大禹治水的区域就是夏朝的所在地。
第二就是现在的古河济地区仍有不少的小土丘出现,考古专家发现这些土丘就是尧舜禹洪水泛滥时期出现的,也就是说这些土丘就是大禹治水时期,人们用来阻挡洪水的设施。


第三就是人们发现在河南濮阳的古河济地区有不少龙山时期建造的城址,这些都和史书中的记载不谋而合,龙山时期就是大禹治水的时代。
并且考古专家们还在河南郑州发现了许多古代防水设施沟洫的存在,这些地下建筑也是在龙山时期修建的。
也就是说,大禹和父亲鲧应当在河南的郑州、安阳以及濮阳地区治理过洪涝灾害,大禹即位之后,就在河南的东边建立了夏朝。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王,他之后,夏朝又延续了许多年,历经了14代17个王,才让位于商汤。


1996年,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这项工程历时四年,主要围绕河南登封的王城岗、偃师二里头以及巩义的稍柴、新密新砦、郑州商城等地方展开。
专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不少具有河南龙山晚期风格的建筑,比如平底盘、大口罐、盆、缸之类的器皿。
通过这些器皿,专家们发现,河南龙山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结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制品,而二里头文化则开始于公元前1900年。

专家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朝晚期,而二里头文化又和龙山文化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足以证明,龙山文化和夏朝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从此可以推断出,夏朝文化应当起始于红山文化的晚期,并且对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也足以证明河南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旧都。
虽然暂未发现夏朝的文献资料,但夏朝都城遗址以及发掘出的文物和治水设施,都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虽然神话和传说难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夏朝历史的研究发现也足以证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存在。


而关于黄帝时期,虽然暂未发现任何有关文物,但是一座陵墓的发掘却让专家们燃起了希望。
在辽宁省的牛河梁遗址处,专家们曾发现了一座大墓,墓的主人是一位随葬勾玉玉佩、玉璧、箍形玉、玉镯、手握玉龟的老年人。
据推测,牛河梁遗址距今5500年左右,而墓中老人手握双龟、胸前白方勾云形玉佩的特征也足以证明该老人生前一定是显赫之人。


因此,有的专家推断,这个老人就是黄帝真身无疑,但是具体结果如何,还有待查证。
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明绝不是空穴来风,有关夏朝的文物也已经陆续出土了,相信随着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总有一天,佐证华夏历史的文物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来源:历史求知所)

史事纵览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人物、故事都源自正史,力求客观理智,有益于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