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断拓宽能力之翼
推免综合成绩专业第一
兼任班委和校媒工作者
带队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
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子课题
从安徽师范大学启航
走向上海交通大学
她将自己打造成“六边形战士”
用四年孕育一场蜕变
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郭丙辰
从容: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当保研成功的消息传来,郭丙辰没有很强烈的狂喜,对她来说这是本科三年积累的自然结果。她提到:“对于旁观者来说,最终去向往往是对保研人认知的终点。但对于身在其中的自己而言,这一场结束恰恰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她的这份淡然,源于对自身成长历程的深刻认知,是一种历经磨砺后对人生节奏的从容把握。
郭丙辰生活照
保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入营困难、院校信息繁多复杂、考试时间和范围的不确定性等,使艰辛与压力如影随形。在这个过程中,郭丙辰从一个专注于知识本身的求学者,逐渐学会在竞争中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每一个提升的机会。
在自我怀疑的低谷期,她会想办法调整:“我经常给自己写信,因为必须正视自己的情绪,才能深入剖析内心的困惑。”每当她自己无法走出泥沼时,家人和朋友总是给予她无条件的信任和鼓励,学院老师们会针对她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参加完一场发挥并不如意的面试后,郭丙辰刚走出考场便在路边的长椅上,向本科生导师余在海打电话哭诉,一番谈话后她又调整好心态,面对接下来的考试。“三年来,师父循循然善诱人,教会我以精致的情感为学、以因缘际会的态度谋事。面对充满变化的生活,要用更轻盈的方式对抗巨大的不确定,从中寻找到最大的安定与平衡,然后继续做好眼下的事。”郭丙辰感激地说。
在保研尘埃落定之后,郭丙辰决定继续向所学专业深处扎根。回望过去,她十分感谢师大提供的脚踏实地的奋斗热土与仰望星空的宇宙苍穹。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品德、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办学理念是她过去四年的求学底色,也是她未来拔节成长的学术理想。
善学:在学习和竞赛中找到平衡
从获评学院“青马先锋十佳大学生”到安徽师范大学“自强之星”,再到屡获各类奖学金,掌握好时间分配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她分享道:“平时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通过区分优先级,明确每个时间段的重点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来平衡专业课学习和各种学生工作。”
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她日常的踏实学习。“作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预习、认真听讲、复习和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郭丙辰将“学”“思”“用”相结合,上课时间勤于思考,课下专注预习和复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郭丙辰参加学科竞赛
除了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郭丙辰还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理论宣讲等活动。大一时她在老师的鼓励下带队参与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播下了一颗用文化自信讲好大学生思政课的种子。但在团队指导老师郭理、牛菲的悉心指导下,在四位战友的齐心协作下,在从学院初赛走到全国决赛的整整一年蛰伏中,这颗种子一点点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最终团队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一等奖。“在一点点扎根的过程中升腾出的扎实学识、开阔眼界、深厚友谊、难忘师恩,是上天给勇敢女孩最好的奖励。”郭丙辰笑道。在参与比赛和实践过程中,她不仅提升了找准找优选题、理清说理逻辑等专业技能,还收获了宝贵的友谊、成长与师生情。
奉献:在学生工作中充实自己
学习之余,郭丙辰在多张身份牌间转换,既是班级尽职尽责的学习委员,又是校大学生记者团的广播台成员。
“小郭每周会在班级群里分享学习笔记,帮助大家记忆和掌握知识点,我们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她都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沈镇笑着说,“大家常说,21级思政2班没有小郭,这个家得散。”在班级十佳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郭丙辰全情参与了从设计、撰写到汇报的全部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班同学的凝心聚力下,班级摘得2023-2024学年校“十佳班集体”荣誉称号。
“在内卷的时代,与其拼命向外探求,不如努力向内舒展。隔绝外界纷扰的声音,明确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做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这既是她长期以来践行的目标,也是对学弟学妹们的深切期许。郭丙辰将带着心中的理想继续前行,以昂扬斗志发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光与热,为下一场蜕变做准备。
编 辑 | 张雨晨
校 对 | 刘 雪
责 编 | 郭 梦
安徽师范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ahnudw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