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P·城市更新系列访谈
2024年7月2日,以“创新与突破——北京城市核心区更新探讨”为主题的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第一期沙龙在雪莲·亮点文创园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作为城市温度——设计引领城市更新主题展览系列沙龙的首期,邀请了老城更新运营商代表,北京责任规划师代表等多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以及具有丰富实践背景的一线设计机构创始人、建筑设计师,以深入的行业洞见,用落于实处的实践经验,探讨在北京城市核心区老城更新中的构筑创想、难题挑战与发展前景,为城市更新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期城市更新展览系列访谈采访了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卢国旺,就城市更新中的探索与成就、困难与挑战等问题展开对话。
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卢国旺
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公司转型为老城区文化地块改造开发利用的投资公司,全力打造老城空间运营服务,深耕北京老城区,赋能城市更新,全力打造“文化+地产”的新模式。
在第一批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大厚公司取得了新市区泰安里的运营主体资格,泰安里作为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亮相的项目,由一个项目变成一种模式,更是代表着新文物、新青年、新生活的西城区文物活化新地标。第二批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大厚公司取得了五道庙、护国观音寺、临春楼、云吉班旧址等多个文物运营主体资格,目前所有项目正在修缮及陆续对外开放中。
宣房大厚项目
引入新兴消费业态 激活首都核心文化节点
李燕玲:本次沙龙聚焦核心区的城市更新,前门西区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它的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定位是怎样的?
卢国旺:西城区有很多城市更新的项目,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片区没有一个主要业态把所有现在的这些业态给它串起来。
因此我们想到前门西区这个片区利用现代演绎的方式,符合它的历史文脉,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这样的话能把整个片区给它做起来,解决当前遇到的这个城市更新的一些瓶颈问题,就是业态引领的问题。
我们正好在西城区文物活化利用的第二批,在大栅栏有这么几个点位,我们当时就想拿这个文物的时候也是为了做这个片区。在片区一个是空间概念,另一个是历史的概念,同时我们现在想的产业植入的概念,所以我们是第一次提出了在核心片区有这么一个前门新区的概念。
前门西区以大栅栏社区为核心,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起珠市口大街,北至前门西大街的区域,承载着北京皇城与市井文化的厚重文脉。
前门西区项目区位
*元朝时期的大栅栏,其形成不是因为规划,而是居民和商家自发形成了大栅栏街道本身的肌理。
作为老城空间运营服务商,北京宣房大厚公司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调整目标客群及消费结构,引入目的型消费业态,丰富收益结构,通过政府、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以当代演艺的方式,赓续两百多年京剧的发展文脉。并将前门西区打造成为西城区乃至北京市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旅游品牌。
前门西区 新演艺焕新旧空间
李燕玲: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到现在也有近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里做了哪些工作呢?有没有一些变化?
卢国旺:这一年,首先从大厚公司来讲,做了以下几件事。一个是我们的五道庙、观音寺,还有云吉班、梅兰芳祖居都在这个片区里,有的文物在修缮,有的在策划,大概在8月份五道庙、观音寺作为前门西区的重要节点就会亮相给观众。另外一个是我们下属公司广德楼这个项目,在楼上做了一个剧场,作为前门西区第一个把老舍先生茶馆的话剧做一个厅堂版,放在这个小剧场里。
▌项目案例:
护国观音寺:2023年9月30日,位于西城区大栅栏片区樱桃斜街的护国观音寺面向公众开放,项目建筑面积870平方米。2024年,欲将观音寺着力打造成为一座内容丰富、形式丰富、活动丰富、运营创新的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博物馆——以⼤栅栏历史⽂化为主要展陈内容,将观音寺数字博物馆打造成为核心区具有创新活力、集聚效应和艺术品质的综合文化中心。
护国观音寺
五道庙:2023年9月30日位于西城区大栅栏片区铁树斜街的五道庙面向公众开放,项目建筑面积490.16平方米。2024年,五道庙将以北京话博物馆面世,将以音频和影像记录的方式,向北京的原住民征集他们用地道的老北京话讲述的关于北京的民俗与历史,再现老北京文化。
五道庙
李燕玲: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开业即迅速走红,成为网红打卡地标,您能帮大家分析下原因吗?
卢国旺:这里面得益于几个因素,一个是我们西城区的政策,我们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项目,这个机制比较好;第二就是大厚公司对这个项目的重视。
在泰安里项目中有很多种业态,这些业态的分布有商业、准商业的、公益的,在商业配比上比较均衡。所以泰安里确实是一个用社会的金融资本加上合理的运营方案活起来的,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2023年4月3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仁寿路8-16号的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泰安里是北京现存唯一的里弄式石库门建筑,建筑面积3120平米,是集社交、创意、阅读、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亮相的项目,我们在空间内植入公共文化空间、沉浸式阅读体验空间、石库门岁月海派文化体验馆、同时与北建大产学研空间、与数字中轴线展览进行长期合作,并提供以梅兰芳京剧文化为主题的餐厅,高效利用多种业态形式,让文物建筑焕发新生。
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前门有戏 打造年轻力现场
李燕玲:像梅兰芳祖居、云吉班旧址,还有朱家胡同等旧址,您觉得未来怎么做能够实现它的可持续的运营呢?
卢国旺:第一个我们还是要坚持初心,坚持本色。因为是一些故居,所以还是想延续它的基调来保持文化的一个传承。第二就是要吸引更多有创意的公司机构和有创意的人来参与,来共同来活化这个空间。第三个就是基于以上两点,来找准相关客群的消费者,按照年轻人的一些消费习惯去进行市场化的运营。
宣房大厚
李燕玲:去年您在北京设计周的开幕式上的前门有戏 年轻力现场 这两个关键词勾勒了对前门西区的一个发展方向,非常震撼,能否介绍下?
卢国旺:这个片区有三个层面,其中最关键的这个位置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当时徽班进京之后,大栅栏地区比较繁荣,大栅栏有七大楼,一些名伶就住在这个片区,按照历史逻辑,和伦敦西区,或者一些国外的,欧洲的一些老的城区类似,文化比较久远,底蕴比较深厚。
对标国际 伦敦西区
另外一方面是它有这个文脉,所以我们只是将文脉进行传续。在未来,这个片区里年轻人喜欢的艺术类、文化类的项目,形成一个演出、演绎的文化集散地,就会吸引更多有创意的机构、人来共同参与活化这个空间。
李燕玲:您在运营这个过程中,非常注重跟院校去合作,那您跟院校的这个合作思路是什么样的呢?
卢国旺:对,我们和一些院校合作的非常紧密,并且已经拿出专门的人,专门的资金,专门的机构来做这件事。
我们目前主要和艺术类院校合作,像央美、清美,包括一些戏曲学院、电影学院、音乐学院或者是我们舞蹈学院等这类艺术院校。面对这些毕业生或指导老师,我们可能会出相关的一些扶持政策,孵化政策,来支持他们创业,提供一些孵化的空间等。
面临难点:产权不统一、与密集住宅区的共生问题
李燕玲:在城市更新的过程里面,您遇到哪些难点,可以简单介绍下。
卢国旺:这个困难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因为在老城区,每个空间的产权不统一。我们想着未来通过市场化的租金,和市场化的运作、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包括市里、区里都出了腾退空间的一些使用政策,也是利好的一方面。
另外一个是周边住宅居多,所以涉及到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比如老百姓反映的扰民问题和共生问题等等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过未来如果我们这个策略合适的情况下,我想老百姓都会支持,所以即便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相信未来都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