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富民县关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需求,积极探索“党建+”就业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下午六点多,结束一天的劳作,富民县赤鹫镇的农户相约来到镇上参加缝纫技能培训,如果技术过关,他们就能利用闲暇时间,在家缝制帆布手套,增加收入。
富民县大黄梨树村
村民王春丽:
“领着娃娃出不去打工,就学点手艺挣钱。”
当地有很多人跟王春丽的情况相似,因为要带孩子或者照顾老人等原因,无法外出打工,大伙儿期盼在家门口就业,让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了解到群众的实际需求,富民县委组织部先试先行,积极探索 “党建+”就业模式。
富民县委组织部
副部长 黄斌:
“2023年依托与浙江省金东区跨区域党建联建平台,邀请浙江金东区的专业人才到富民开展培训,开展了来料加工假发编织的培训。”
51岁的党员母正琼参加了培训,以精湛的技术从所有学员中脱颖而出,被富民县选为“头雁”学员。母正琼利用学到的技术,发挥“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效应,带领村里及周边的上百名妇女做起了假发编织的小营生。
富民县款庄镇综治中心
调解员 党员 母正琼:
“遇到人的时候就跟她们聊天,问你们做不做手工,做手工就来找我,她们说整不来,我说整不来不怕的,只要你们愿意做,整不来我会教你们,把她们教会,按照要求合格了,我就把材料拿给她们在家里一边领娃娃一边做。”
富民县款庄镇沈家村
村民 杨忠琳:
“拿到了钱,我就告诉别人这是我做手工获得的钱,我买什么都可以,我有底气。”
富民县
挖掘特色资源 开辟增收致富新途径
来料加工只是富民县促进“家门口”就业的其中一种方式。今年富民县还不断深挖各乡镇特色资源,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
这辆货车上拉着的是一批竹编风孔,准备运往丽江市。风孔是蔬菜长途运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防止蔬菜堆叠在一起腐烂变质,对于像富民县这样的农业大县来说,风孔的市场需求量不小。看准这一商机和背后蕴藏的劳动力需求,富民县委组织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拥有竹编手艺传承的高仓村成立了“富民姊妹竹品专业合作社”,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构建起从原材料预处理、加工制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了竹编产业的发展。
01
富民县委组织部
副部长 黄斌:
“我们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带领当地群众开展竹编,促进群众增收。”
村内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自身刻苦钻研竹编技艺,还想办法帮助农户们一起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
社长 李天兰 :
“我们还培训,请师傅来教,我就把她们组织在一起。”
社员 李天才:
“有人来编就来这里编,没人来编我们就把竹篾加工了送去家里,编好又把产品拉回来,解决了老百姓往返路上的时间问题。”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高仓村共有300余户农户从事竹编生产,共编织出17万余件竹编产品,实现产值95万元,为群众增收36万余元。
富民县拓宽就业渠道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富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建厂,更好地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富民县依托前期与浙江省金东区、广西省天等县的跨区域党建联建共建平台,紧盯劳动力需求多、工作时间地点灵活的手工业,主动承接吸纳东部产业转移。县里及时组织人社、供销等部门和镇(街道)对全县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技能类型、就业需求等进行摸排梳理,由“小分队”带着资源清单有针对性地外出招商。
富民县委组织部
副部长 黄斌:
“先后赴浙江、广西开展招商,同时我们紧紧依托螺蛳湾的大市场,引进了玄菟(云南)商贸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服装制造企业,目前正在富民县筹备建厂。招商小分队一边带着企业负责人选址,一边提前开展技能培训,为企业投产做准备。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10点,分别在各乡镇开设培训班,让村民先从简单的帆布手套缝制入手,学习缝纫技能,技术熟练后,她们就可以利用自家的缝纫机进行加工,增加收入。2个多月时间里,有80多名村民参与,加工交付6万多双手套,群众增收近2万元。
玄菟(云南)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鋆基:
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这就是富民县正在大胆尝试的新举措,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乡村共富”工程,全县已经打造7个“红色富民共富工坊”,促进1000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来源:昆明新闻
编辑:王金彩
审核:吉旭
终审:李俊波
推荐阅读
走进富民看企业↓
富民县招商引资项目推介↓
文旅富民↓
带您看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