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九成以上村(居)至少建成一个应急避难场所

政务   2024-10-13 20:08   广东  

今年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记者从市减灾办、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全市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将围绕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结合我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载体和平台,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教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推动实现人人知晓减灾、人人支持减灾、人人参与减灾的全民宣传格局。



已建立10个消防主题公园

消防防火实训区、报警与灭火实训区、疏散实训区……在惠州科技馆B展厅一楼和二楼平台,有一个集宣传性、教育性、观赏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省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可让参观者“零距离”了解消防、学习消防。该基地今年7月正式开放,截至目前月均接待群众2万人次。

“我市的防灾安全教育专门场所主要依托科技馆、户外拓展基地、消防站、村(社区)、公园、广场等,通过多样化的展区与安全体验项目,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目前已建立10个消防主题公园,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红花湖、西湖景区打造固定消防宣传阵地。同时,充分利用消防车等特殊装备车辆,打造“行走中”的安全教育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市教育局积极推进校园安全科普基地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了首批30个“校园安全科普教育基地”,覆盖电气、网络、口腔健康、生命健康、交通、防溺水、气象、消防等各个安全领域,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了安全科普教育公益服务。

“要坚持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组织开展与年轻一代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加大防灾减灾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儿童和青少年防灾避险意识和应对能力。要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场所和宿舍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儿童游乐场所、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儿童和青少年活动重点场所要加强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评估,落实安全防控措施。要统筹校园建设和教育设施安全保障,优先考虑将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发挥“平急两用”作用。



易发溺水区域配备“爱心救生圈”

为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我市已建成以政府集中储备管理为主、社会储备为辅,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为核心、县(区)和镇(街)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近年来,市、县两级救灾物资仓库分别相关企业签订救灾物资代储协议,代储物资主要以食品类为主。”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积极拓展物资储备方式,在目前实物储备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协议储备、企业代储、产能储备等方式,拓宽救灾物资供应渠道,提升应急期间的救灾保障能力。

2022年以来,我市共发出市级应急物资调拨指令17次,向龙门县、惠东县等多灾易灾县区调拨折叠床、清凉被、救生衣等防汛救灾应急物资共5.89万件。为切实织密防溺水安全网,预防溺水等危险事故的发生,我市各县区对江河湖库沿岸易发溺水区域配备“爱心救生圈”等救援器材,为生命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备救援及警示器材20423件。

“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针对秋冬季和本地灾害特点,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压紧压实责任,统筹做好预案、机制、力量、装备物资准备,一旦发生突发灾情险情,确保有力有序高效处置。”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各县(区)辖区内90%以上村(居)至少建成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预案及对妇女儿童等脆弱人群的帮扶措施,大力提升突发灾情险情的应对能力。


源:惠州头条app(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何贤芳),转载请注明。

惠城发布
惠城发布主要发布惠城要闻、文明惠城、权威发布、惠民实事、畅游惠城等信息,向外界宣传惠城经济发展、风土人情、优美风景,积极展示惠城文明城市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