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持续 “升温”,幸福指数不断 “刷新”

时事   2025-01-20 19:01   内蒙古  


编者按

岁序更替,华章再起。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厚植民生福祉、平安呼伦贝尔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即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推出《镌刻·呼伦贝尔》大型主题策划报道,全面总结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景记录各族儿女勇毅前行的奋斗与拼搏,系统阐述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呼伦贝尔建设事业的深刻内涵。激励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担当、踔厉奋发,奋力谱写呼伦贝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敬请关注!






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放眼辽阔大地,项目现场塔吊林立、车站人流摩肩接踵、景点商圈人头攒动、街头巷尾车水马龙······伴随着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呼伦贝尔也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是愿景,更是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翻开“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都是呼伦贝尔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一份份民生蓝图变成一幅幅幸福实景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不断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民生保障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切实把民生发展成果落实在呼伦贝尔大地上。

增进就业福祉

夯实民生之基

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福祉,关乎社会大局稳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牢固树立大就业观、新就业服务观“两观”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实现就业工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巩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2024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44人,农牧民工转移就业68051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52693人。


2022年,大学毕业的吉日嘎拉其其格在家乡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提供场地、办公设备、创业担保贷款······呼伦贝尔市就业服务中心一系列的扶持,为创业初期的吉日嘎拉其其格免除了后顾之忧。如今,由她创办的道途诺手工艺品工作室,已初具规模,营业收入达100万以上。


岗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源头活水,一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从帮扶经营主体、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等各方面多管齐下,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托举。


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呼伦贝尔市实施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为城镇失业人员提供跟踪服务,结合实际打造“一人一策”,2024年以来,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0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81人,援助登记的27户零就业家庭的28名成员全部就业,实现动态清零。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的求职需求,我市从年头办到年尾,从线下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24小时服务不间断。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送去了温情、温暖、便捷的服务,莘莘学子就业总体稳定,兜底帮扶让有就业意愿的人都有业可就,有班可上。

提升医疗水平

筑牢健康防线

从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到引进培养高端医疗人才;从推进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到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896个,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7.85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48张。


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呼伦贝尔市在农村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口帮扶、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方式,扶持乡镇卫生院,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牧区,大力推广“健康保障小药箱进牧户”工程,目前已升级至第四代“互联网+小药箱”工程,服务覆盖多个地区,惠及众多群众,并荣获“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在城市,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康复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林区,充分发挥旗级综合医院和蒙中医院的指导作用,为林区居民提供价格相对低廉、服务获取方便的医疗服务。


随着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我市推进医养结合,各医疗卫生机构与84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96家,全市3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多个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同时,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全市0—3岁托育机构和托位数不断增加,全力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

普及教育资源

铸就教育基石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积极开展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指导各旗市区政府编制“一县一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县域内普惠性幼儿园布局,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7013万元,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8所,支持9所公办园改善办园条件。这座城市不断织密织牢民生教育保障网,让“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不断迈进。



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最根本的体现,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我市制定印发《呼伦贝尔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指导14个旗市区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目前,新巴尔虎右旗作为首批试点成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实地评估认定,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集团72个,覆盖率达51.4%。


近年来,我市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提高“一键入学入园”平台使用效率,与内蒙古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平台对接, 截止2024年末,全市线上办件量18266件,系统实际办件量23796件,超出预计5530件,14个旗市区均全面使用平台开展入学(园)报名工作。

加温百姓幸福

稳固民生之本

心系安危冷暖,安得广厦千万,百姓尽得欢颜。


2024年开年以来,温暖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民生“一号工程”,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停暖即开工”“开化即开工”的要求,打好提前量,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做到能开工尽快开工。开辟“温暖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统筹推动“供热质量提升、供热投诉举报畅通、供热举报问题限时办结、供热隐患排查、供热保障监管”五个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呼伦贝尔市更拿出“真金白银”保温暖。截至目前,全市“温暖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已全部完工,共计完成新建热源3座,改造热源1座,改造一次网45.1公里、二次网866.4公里,新建和改造换热站245座,楼栋立管296.4公里,户内系统改造6742户,采购应急热源车7辆,完成总投资14.71亿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制度、强引领、抓项目,不断优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动全域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新路径、新模式。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美丽呼伦贝尔更加宜居。


——“一老一小”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个社区成功创建完整居住社区试点,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海拉尔区建华路全线贯通,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鄂温克族自治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攻克市民广场征拆难题;各旗市区多条断头路的拓通为城市交通“舒筋活络”······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始终把畅通“民心路”作为“一把手”工程,周密部署,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呼伦贝尔交出的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民生答卷,也是呼伦贝尔向全市人民兑现承诺的生动写照。

一项项暖心之举接连推出、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细、一项项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新征程上,呼伦贝尔市将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不断擦亮为民服务底色,绘就亿万群众美好生活图景。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总策划:张红杰

总监制:苏风宁

策划:张晓琦 康健

执行:刁岩 陈静文 郭悦

记者:周晴
美编:吕汶珊
主编:姜喆
监审:刁岩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众号

呼伦贝尔新闻
以“服务中心、沟通百姓、打造品牌、推介呼伦贝尔”为宗旨,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