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飘香有其根,伴随革命走全程。
马帮托起新希望,家风启迪后来人。
三子五女皆才俊,饮和食德一座城。
情系桑梓救世翁,商贾传奇浦在廷。
——《游浦在廷故居有感》蔡国军
历史的风不急不缓,岁月的长河历久弥新,一城一街道,一世一芳华,一诗一人生。可是关于浦在廷先生,我们却无法用一首诗的寥寥几笔写完他的一生,唯有走近,你才能发现这背后藏着的“坚韧奋斗”气质。
走进浦在廷先生的故居,一楼一底的回廊式四合院布局,青灰瓦片层层叠叠,红柱黄窗古朴优雅,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照片,都在默默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这里不仅是浦氏家族的记忆宝库,更是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14岁浦在廷参加马帮,18岁就拥有自己往来云南省内外的马帮,并担任了商会会长,38岁创立了宣威历史上第一家宣威火腿股份有限公司,44岁让“宣威火腿”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后继续学习和购进先进的制罐技术,创办了宣威火腿罐头!浦在廷不仅将宣威火腿的品牌深植国内,更将其推向国际市场,成为了连接东西方味蕾的桥梁,让世界品尝到了来自中国云南的独特风味。他的商业智慧与创新精神,让宣威火腿从一个地方特产跃升为了国际知名的美食符号。
孙中山亲笔题赠“饮和食德”便是对浦在廷先生的卓越贡献与高尚品德的高度赞誉。
浦在廷先生的家风,同样令人敬仰。他注重子女教育,培养出的三子五女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女儿卓琳更是成为了云南省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积极投身革命救国救民。
火腿大王、商贾将军、云南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卓琳的父亲、邓小平的岳父,这些标签我们耳熟能详,可是当站在先生的雕像前,望着他手持书卷的儒雅气质,你却无法想象他赶马帮下南洋的英姿飒爽;无法想象他推动宣威火腿走向世界的雷厉风行;更无法想象他参与革命事业被授予少将军衔时的英勇果敢。
以书卷为伴,却也不失英姿飒爽;以火腿名世,更以情怀动人。浦在廷先生的每一次抉择,都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颗渴望光明的心。
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策划编导|徐兴敏 陶园嫣
摄制|黄崇 吕毓 田健秋 实习生:孔欣 王茜
编辑|陶园嫣 责编|徐兴敏
监制|康隽轩 总监制|周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