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一线丨昆明:古村展新颜 乡愁意韵长

时事   2024-12-16 18:49   云南  


清晨,旭日破晓,海鸥翩飞,滇池如诗如画。沿岸村庄传统民居错落有致,村间小巷一尘不染,两侧的绿道将滇池、湿地、小集市等串联起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沉浸式体验慢生活的惬意。


游客在太史湾喂鸥。图源:云南日报


一年的时间,滇池南岸的晋宁区昆阳街道太史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蝶变为“网红村”,客流量峰值超过每日2万人次。


太史村地处滇池“最美环湖公路”沿线,一路之隔的太史湾是看日出、赏滇池、观海鸥的热门地,但很少人关注过太史村,眼看着庞大的客流从眼前溜走,村民们颇感遗憾又觉无力。


2023年2月,昆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以滇池保护治理为底线,全面启动滇池沿岸乡村改造提升工作。太史村名列其中,村落蝶变迎来重大契机。


太史村儿童乐园。图源:云南日报


“以前,村民们在家门口空地搭建临时建筑,不仅脏乱差,还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对此,村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并以身作则带头从自家房前屋后做起,开展绿化美化村庄。”太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啟指着村民家门口的一个个精致的小花园说,美丽乡村建设从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经过各方努力,长期拥挤的道路变宽了,房前屋后的小花园扮美了村庄,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成就了如今的小巷通畅与美丽。


人居环境整治、建筑风貌改造、产业业态丰富、湿地生态修复,太史村建成了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融合人文山水的美丽村庄。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太史村深挖文化资源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并采取村企联营等方式,实施了多个经济项目。“绿野仙踪”小森林、虎山集市等盘活了沉睡的集体资产,也探索出一条保护环境与产业发展融合共促之路。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10多户村民在虎山集市实现了就业增收。


滇池,高原明珠。沿岸有183个自然村落,如何处理好“湖、村、人”的关系,走好生态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昆明市选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地理民俗价值的46个自然村进行重点提升改造,其余137个自然村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走好滇池保护治理前提下的乡村振兴之路,推进滇池生态、村庄形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协调发展。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启斌表示,每个村的资源禀赋各异,46个自然村的提升改造突出“一村一策”,通过不同主题进行有机串联,力争构建“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乡居图”。


卧龙古渔村一景。图源:云南日报


走进呈贡区乌龙街道卧龙古渔村,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古朴典雅,山水林田尽收眼底。乌龙街道宣传委员樊娇介绍,卧龙古渔村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渡口,老呈贡八景之一的“渔浦星灯”就出自这里。2019年3月整村搬迁完毕,2021年完成村落的规划编制,修旧如旧让村子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建筑风貌。村庄在改造中完善了环保设施,通过反向截污排流管网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滇池”。在街道工作人员看来,该村的文化和生态价值尤为突出,方圆10多公里都是湿地,写生、观光、研学等体验式活动很受欢迎,每年有近30万名游客慕名到访。


百草文化巷。图源:云南日报


一村一特色,文化是灵魂。在与卧龙古渔村隔湖相望的西山区碧鸡街道百草村,中医药文化元素遍布村中各个角落。百草文化巷以壁画形式科普药材知识、民居小院中种植多样中药、曲焕章故居展示着中医药的历史……西山区观音山社区百草村居民小组组长王学介绍,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承这一IP,该村正朝着打造“百草”药膳养生谷的方向发展。“滇池沿岸乡村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开起了11家以养生药膳为特色的农家乐,家家生意都好。”王学说,随着村庄名气的打响,游客数量也随之增长,最多的时候一天有8000多人。村庄人气旺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流村中,开办了民宿、咖啡屋、面包店等,实现了就近创业创收,也丰富了村庄业态。


一年多时间,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实现了人居环境、景观打造、业态植入、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的整体提升。


在小渔村感受渔耕文化并进行艺术创作,在福保村享受运动休闲时光,在海晏村欣赏七彩落霞……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找得到乡愁的村落,从愿景走进现实,激发了环滇村庄的发展活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蹚出了新路。


2024年国庆期间,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共有626个业态营业,客流量高达119.17万人次,实现营收2231.41万元,成功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下一步,昆明市将通过村庄改造重塑滇池沿岸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新增发展动力、发展模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手记


散落在滇池沿岸的传统村落,既是不可复制的文化景观,也是承载乡愁的精神家园。在推动滇池沿岸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只有留住这份最纯粹的乡愁,才能真正激发乡村文旅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加大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的保护力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修复和维护;另一方面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来,形成共同守护家园的良好氛围。在保留乡愁风貌的同时,昆明市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对接文旅市场的新变化、游客情感消费的新需求,积极探索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的新路径,创新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云南发布


施甸观察

微信号:sdtv8121566

投稿邮箱:sdtv8122684@sina.com

全体工作人员感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

本期编审:陆应仙 张智力



施甸观察
施甸看世界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