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1313天,34岁的她为5岁的她报了仇

时事   2024-12-24 23:17   广东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心传星愿”栏目,每周二晚见


29年前的初冬,5岁的她被人贩子带走,被脱下身上的漂亮毛衣换上单衣并一路虐待殴打。从此,她的美好童年结束,代之以冷风拂面。

2024年12月19日,人贩子余华英二审被判死刑。

“所有的仇恨都没有了,正义是一直存在的”,走出法庭的她如此说道。 “终于给父母讨回了公道”。34岁的她随后跪着在社交平台发出了一个视频。

从三年多前与姐姐相认,后来在警方的照片里辨认出人贩子余华英,到本月二审也即终审判决,杨妞花足足等了1313天,而距离她被拐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29年。

当很多顺利成长的人对生活抱怨不休的时候,杨妞花这个在5岁被拐卖后,在养家经常被奶奶打骂、12岁初中时就被迫辍学、14岁即外出打工,这样多磨难又未曾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却长成了如今这个面对公众时温暖有爱、进退有度、有格局有见识、积极向上的勇敢女子,同时还是一个家庭的好妻子好母亲。


杨妞花超越磨难、步步生莲,
背后的深层缘由是什么?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本周“心传星愿”专栏,
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01

在苦难中开花


人如其名。杨妞花成长如花。但5岁到结婚前的这段时光,却是不堪回首的。

1995年初冬,贵州贵阳,是杨妞花人生的分割线。年仅5岁的她,被人贩子余华英脱下漂亮毛衣、换上单衣,永远离开了爱她的父母家人,被一路殴打虐待,拐卖至河北邯郸。养父身有残疾,养家奶奶时常打骂她;12岁时她被迫辍学,14岁即外出打工。生活多磨难,却磨不去她对原生家庭的美好记忆。她不记得自己来自哪里,但牢牢记住了父母、姐姐的名字和外婆的外号,以及家里周围的景观细节。带着“回家”的希望,她坚韧地成长着。

在江苏打工时,杨妞花从电视里看到一个寻亲节目,尤其是一个叫郭刚堂的家长,他克服万难、骑着摩托车找寻两岁时即被拐卖的儿子。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她,也点燃了她对于原生家庭的记忆。

渴望家庭温暖的杨妞花经人介绍,2009年与对上了眼的养家同乡许先生结了婚。命运给了她一个好丈夫,她生了三个孩子;期间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起了微商和美容院的生意。厚道的丈夫得知她的经历后,很支持她寻亲。

2012年6月,杨妞花在“宝贝回家”的平台登记了寻亲信息。通过这个平台,一位公安系统的人了解后告诉她,她很可能来自黔西南,而不是她自以为的四川。一直到2021年,贵州的堂妹刷到了杨妞花的寻亲视频,觉得她长得很像堂姐杨桑英,且视频中描述的姐姐叫“sangying”也与现实相符,便将视频转到了家族群里。

2021年5月3日,杨妞花与姐姐杨桑英联系上了,开心只有一会儿,问及父母,桑英答“你爸妈早死了!”原来,在失去杨妞华后的数年,她的亲生父母在忧伤中相继辞世。姐姐杨桑英在小学四年级时辍学。寄人篱下及早早要为生计奔忙,杨桑英一路走来同样不容易。故而她会对当时尚未见面的妹妹说“你爸妈”,潜意识里有着更深的伤悲和苦楚。


还好姐妹情战胜了时空的距离,后来两姐妹见面后,就常常会住在一起。此次人贩子余华英二审被判死刑,两姐妹也相约一起去了父母坟前祭拜,以告慰父母亡灵。

从这些经历,杨妞花及另外十几个孩子的父母对于人贩子余华英深深的愤恨,就可以想见了。人贩子被绳之以法,是杨妞花多年来一直想得到的结果。

12月19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二审宣判: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庭审结束后,当看到余华英被押着走出门外的背影,杨妞花释然了,这是“最后一战”,她大概率再也不用面对她了,“这一刻我内心是充满力量的,所有的仇恨都没有了,正义是一直存在的。我也要教育好孩子们,要相信法律,相信正义。”






















心传信札(请上下滑动阅读)

写给心底藏着痛苦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心智正常的人各有各的快乐,当然也就各有各的痛苦。这封信,写给那些在心底深处藏着痛苦的人,尤其是那些家有被拐孩子的家庭成员,当然也包括那些曾经被拐卖,如今依然在寻找亲人的人。

       你们辛苦了。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都经历了语言都难以描述的艰难时刻。

       事情已经发生了,该想的办法也已经试过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生活。无论事情的转机将在什么时候出现,生活都不会在原地等着我们。保持健康,在这种时候,不仅仅是一种对自己的责任,也是身边及未来可能再相见的亲人们的期许。只要做到最基本的好好活着,假以时日,一切就有可能。

       就如很多网友关心的杨妞花,经历过被拐、被虐、失学等等磨难,她还是长成了现在这个善良大方、勇敢向上的样子。本期广州日报“心传星愿”专栏提及的另一个被拐女孩程颖,也是如此。6岁被拐,她一心想回到幼时的家,默默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大致住址等等,几经辗转也不忘初心,她的父母也一直在寻找她;终于在程颖15岁那年,有好心人既看到了父母贴在面包车上的寻人启事,也看到了程颖发在网上的关于故乡的询问,于是牵线让双方重逢。程颖与父母也将拐卖她的一干人等,统统送入了监牢。而她比杨妞花幸运的是,归来时父母健在;杨妞花的父母却在她失踪的数年后,不堪忧伤而先后辞世。

       对待或深或浅的痛苦,除了用各种科学方法稍加开解外,通常的法宝只有一个字:熬。但这种“熬”不是被动等着,而是通过做有意义的事情去转移注意力并获得成长。就像程颖的父母,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在寻找被拐的大女儿的同时,也尽量过好日常生活、抚养好小女儿。当时光给出团聚的答案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得以接住、重续前缘。

       杨妞花和姐姐杨桑英,同样很了不起。两个年幼时以不同方式失去双亲的女孩,靠着自己的坚强与努力,走到了如今。当人贩子余华英在2024年12月19日在二审中被确认为死刑后,姐妹俩也去祭拜了父母。杨妞花走出法庭时还说:我心里已经没有恨了。她借助警方和法律,以坚强的“追击人贩子”的方式,释放了内心的很多痛苦,也为自己为其他被拐孩童的亲人,实现了正义。

      总之,无论心底的痛苦是什么,都不要放弃爱自己;过好眼前的生活,做好有意义的事,哪怕这事小到煮一餐饭,也要认认真真去做。谁也不知道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和收获在等着你呢。要相信,沙滩上可以种出花;泥泞处可以长出花。而你要准备的是,一个春天。

      当你的痛苦与法律相关,那么相信法律;如果你的痛苦与经历相关,那么努力去另辟蹊径;如果你的痛苦与人际关系相关,那么换个环境换些朋友就好了,一步步来。对了,如果你的痛苦与工作相关,那么去提升自我,包括去寻找与工作领域相关的有重要交集的其他领域(斜杠青年中年老年就是这么练成的),默默努力,无论别人看不看好你,你一定要看好自己。真的,这个世界,很多时候都没有到要拼天赋的程度,只要清醒地调整和努力,就可能步步生莲。

      你来到这个世界,虽然难以避免要吃苦,但绝对不是纯粹来吃苦的。即便发生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也要保持“理性爱自己”的态度。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吃好吃的就好好吃,别人夸你就礼貌接受且夸回去,但别人挤兑你时可相机行事,除了遵循“幸福者退让”的相关情形之外,你可以怼回去。你不必让着所有人,即便要让,也要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照顾好自己。

      痛苦不可怕,一点不可怕。认清它,面对它,然后继续好好生活吧。我们一起加油。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阿岚
2024年12月24日
下周二晚,我们不见不散!



02

带着创伤追击

确实,杨妞花此前面对余华英,内心深处的痛苦,都会再度泛起。每次开庭,她比任何人都累,她比谁都想让这件案子尽早结束。“总觉得心里面装满了事,庭审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人都软了。其实谁也理解不了我现在的心情,连我也没有办法形容。”


这些年来,妞花的心理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历程。寻亲期间,她满心都是对亲人的思念与执着;找到亲人后,父母离世的悲痛如影随形,转化为对拐卖者强烈的仇恨,这种仇恨成为她坚持面对余华英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她一次次出庭。

2021年5月回贵州认亲时,杨妞花就向贵阳警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希望找到那个令她家破人亡的人贩子。民警让她指认嫌疑人,当时给了她十几张照片,杨妞花一下就辨认出来人贩子余华英。“她好像低估了一个5岁孩子的记忆,我记得她的长相,并且记着她的名字。”

如果不是开庭,杨妞花并不愿多提余华英,“我这辈子根本就不想跟她有任何的交集。”每次提及离世的双亲,杨妞花依然常会哽咽。曾经她也不愿讲述自己过往的遭遇,但后来她发现,只有讲出来,才能真的走出来。她选择报案并6次直面自己的“噩梦”,令无数网友为之动容,“她不仅是为父母‘复仇’,也是为无数家庭发声,勇气和决心彰显正义的力量。”……


有心理学者指出,多数人在直面加害人时,往往会产生繁杂的情绪与心理障碍,例如创伤应激反应;而当面对加害人时,极可能唤起往昔受伤害的苦痛记忆以及强烈的情绪,诸如恐惧、愤怒、羞耻等,此类情绪或许会使人产生回避的念头。然而杨妞花没有忘记创伤,也并非不惧创伤,而是带着创伤前行。

还好,5岁前的幸福生活,
给了杨妞花无穷的力量。
身处黑暗时,
幸福的过往也是她心中的光。

杨妞花觉得自己能坚强地走到今天,全靠记忆中5岁前父母亲人给予她的爱,“如果我没丢,我们家一定是这样一个情况,爸爸整天笑呵呵的,母女三个整天像老虎一样‘欺负’我爸爸。”“每次想起来,就觉得自己特别被父母重视,就觉得这种爱就特别强大,哪怕只有5年,我后面的一切也都是靠它撑过来的。”

终审的审判结果出来当天,杨妞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视频,配文中提到:“这条视频我是跪着发的,三年多了,终于替父母讨回来公道,我那山头躺了二十多年的父母啊,终于可以安心了。”


03

“爱让精神长满血肉”


“精神一旦被注入爱,
它就会长满血和肉。”
杨妞花曾引用这句她特别喜欢的话。

尽管年仅5岁时就被人贩子拐卖,但她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外婆“阿不带”的昵称。她的记忆中,父亲爱笑、儒雅,母亲能干贤惠。 

杨妞花童年时一家人的合照,这是杨妞花(左一)和爸妈、姐姐唯一的合影


在5岁之前,
杨妞花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模式。
这种模式的形成基于
父母对她需求的及时响应和情感支持。
通过与父母的互动,
她学会了信任和安全感,
这成为她内心力量的源泉。


心理学中的依恋模式,指的是个体在早期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深刻影响其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

确实,依恋模式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状态,还影响其行为选择。杨妞花在得知父母去世的消息后,虽然一度感到无力和认命,但曾经得到的父母之爱,促使她寻求正义,希望让人贩子的行为付出法律的代价。这种行动力,是她早期依恋模式的直接体现。


 “杨妞花的经历令网友们动容,那是因为她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她的故事展示了依恋模式如何在逆境中发挥作用”。有网友如此评论道。


04

 “无条件的爱治愈一生”


在杨妞花之前,
还有另一个寻亲故事,
同样引起网络的热切关注。

老家在西安的女孩程颖在2005年6岁时被拐卖,辗转经历了三对不同地方的“养父母”,但她牢牢记住了亲生父母的名字、自己小时候的家的大致地址等等,一直为有朝一日可以回家做着准备。6岁前父母给与的爱成为她心中的明灯。10岁那年,她还想靠着几毛几毛攒起来的共计500多元自己找回家,但路途太远,幼小的她担心会再遇到坏人而作罢。

她的父母也没有放弃她,父亲更是直接参加了“面包车寻亲”队伍,而正是有一位网友留意到了一辆“面包车”上贴出的寻亲信息,后来又看到了程颍在网上发布的对于家乡的问询,便牵线让父女先取得了联系。此时,程颖已经15岁了。

2015年1月,父母与孩子相见但担心养父母会将孩子转移,故并未急着相认,而是有勇有谋配合三地警方,最终控制住了养父母后再相认。此后,因程颖对整个过程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警方凭此将参与其中的人员绳之以法。高一辍学的程颖终于得以回到了父母身边,父亲安排她继续学业。她终于可以延续从6岁之后就被人为割断了的温暖人生。

杨妞花和程颖,都是在幼年被拐,支撑着她们矢志不渝地寻找归家路的,就是原生家庭留给她们的关于爱的美好记忆。无论受多少苦,她们都记得幼年的甜。

李素磊博士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父母无条件的爱,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素磊博士就此说道: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自发状态,给孩子安全感、富足感,丰盛感,令人内心温暖,都底气、有坚强的后盾和依靠。


那些童年被无条件充分爱着的人,会发展出专注力与自我精神成长的内驱力 ,这意味着这样一个画面——我长久地、安心地探索世界,我不必回头,就知道父母一直在我身后默默看着我,这样的我内心充满了父母的爱,因此可以专注地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

李博士表示,无条件的爱,本质是允许孩子做自己,可令孩子在未来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少内耗、少自责,更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情绪里,因为她可以允许、接纳自己的一切。



05

如何看待苦难,比其本身更重要


随着余华英案件逐渐走向尾声,杨妞花也希望开启她的新生活,一种没有“余华英”的生活。她表示:“无论过去好的还是不好的,我已经全盘接纳了,我相信未来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现在的杨妞花,是3个孩子的母亲,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也和河北、贵州两边的家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杨妞花还会帮寻亲团的人寻亲。前不久,她还通过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帮一位寻亲多年的聋哑母亲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只看杨妞花现在的照片和视频,或许很难将她与不幸的过往联系在一起。她总是穿戴齐整、挂着灿烂的笑容、落落大方,从不在外人面前“卖惨”,她表示:“我生怕别人觉得我过得不好,就是从小看多了别人同情的眼神,我现在就是想告诉别人,我过得很好,真的不用可怜我。”


身处黑暗时,幸福的过往,
是杨妞花心中的光。
她也用行动告诉所有人:
怎么看待生活中的苦难,
比苦难本身,更重要。


两分钟回评



“”

点击查看相关详细内容👇


从大公司总监到菜市场档主,广州阿志中年转型上热搜

虐猫者的这句话,细思极恐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赵素兰、崔素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映武、兰岚

统筹:王圆媛、张映武、车超进

视频:梁意聆、席乐瑶、莫丽平 、廖黎明

音频:郭嘉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