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巨星陨落
时事
2024-12-24 12:35
广东
12月23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航者,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原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创始人之一、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创刊人,施仲衡同志于12月23日4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施仲衡1930年11月生于江苏苏州,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施仲衡考入唐山铁道学院,1953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同年11月毕业留校任教。1955年,他被选派赴苏联攻读地铁专业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地铁专业第一人。1959年回国后,他在唐山铁道学院任教,并担任隧道及地下铁道教研室副主任,同时兼任北京地铁建设和设计单位的顾问。1965年,他调入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八宝山附近进行明挖法试验段工程,引领了我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的建设。据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报道,当时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的施仲衡带领一批技术人员与铁道兵59团一营战士,经过近3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完成了500米试验段工程建设,从地铁各个环节入手,做了大量科研工作,以验证施工方法、结构设计、防水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战士,为全线施工作了充分的准备。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在来自铁道部地铁工程局、铁道兵第12师的4万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全长23.6公里,包括17个车站和一个车辆段的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之际顺利开通,掀开了中国地铁建设的第一页。1983年,施仲衡被任命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2000年11月,他受北京交通大学的聘请担任该校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2019年,施仲衡荣获“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称号。施仲衡院士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奋斗70余年。开创了地铁浅埋加防护理论体系,主持研发了我国首台盾构机大装备,编撰了我国首部地铁设计规范和专著,提出了“先批规划后批项目”等国家政策建议,为地铁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信号、车辆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主持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地近百个重大地铁项目论证,引领了地铁科技创新,培养了一大批地铁领域高层次人才,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施仲衡接受采访时,提到他和地铁的故事,他说:“这是我这一辈子做得最专注的事情。”这位与地铁打了大半个世纪交道的老人,见证了首都地铁从“单”到“多”走向四通八达。修建北京地铁1号线时,正是他的据理力争,改变了这条地铁的修建方案,他提出深埋改浅埋方案,主持完成了浅埋地铁车站关键性技术的试验研究,也换来了我们如今乘坐的舒适、便捷、安全。到了古稀、耄耋之年的施仲衡,仍旧在带领团队攻坚轨道信号等地铁自动化运动技术。他告诉记者,现在城市里地铁越来越多,只有实现自动化,才能实现轨道交通网络高效运行,“这种核心技术,我们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往返于北京宋家庄的车辆厂试验线和大连的运营测试现场,不断把关测试,钻隧道、爬铁路,干起活儿来比年轻人还虎虎生风。北京地铁越来越多,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老爷子由衷的高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总是会去那些新开通的地铁走一走,看一看,1号线、2号线、4号线……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说:“这一辈子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地铁连接城市的千家万户,为大家带来便利,为城市带来活力。”来源:北京日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微信公众号、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北京晚报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