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脉冲星是宇宙中一种旋转的中子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消亡后演变而成的,因其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记者11月26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了解到,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调试以来,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贡献了脉冲星领域多项重大成果,这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及检验前沿物理规律等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介绍,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上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从FAST在2017年10月发现首颗脉冲星至今,国内科研团队通过对银河系盘区开展脉冲星快照巡天观测的方式,发现了750余颗脉冲星,其中包括偶发脉冲星、毫秒脉冲星、脉冲星双星系统等。另外,通过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球状星团脉冲星巡天等观测模式,也有200余颗脉冲星被发现。
据了解,除了对脉冲星的监测,“中国天眼”FAST自正式开放运行以来,还在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纳赫兹引力波等多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其中,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捕捉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等突破性进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射电天文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姜鹏介绍,批量地发现脉冲星是给科学家提供一种机遇,是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机遇。中国现在仅用几年时间,就走到了最前沿。它对检验一些前沿的物理规律,比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为人类认识宇宙太空这些奥秘,作出了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