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带你了解“三个规定”

民生   2024-07-08 15:20   黑龙江  

      2015年,中办、国办、中政委、“五部委””先后出台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简称为“三个规定”。




“三个规定”具体是什么内容



规定一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起防止司法干预“防火墙”和“隔离带”,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划出“红线”,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

       领导干部范围:

       领导干部是指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以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领导干部。

       哪些行为属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

       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

       要求办案人员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

       授意、纵容身边工作人员或者亲属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

       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门利益,以听取汇报、开协调会、发文件等形式,超越职权对案件处理提出倾向性意见或者具体要求的;

       其他违法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

规定二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办案,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员会印发《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架起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高压线”,明确责任追究,确保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公正办案。

       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接到报告或者通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结果通报办案单位所属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范围: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是指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含离退休人员)。

       哪些情形属于违反规定干预办案?

       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

       邀请办案人员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

       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转递涉案材料的;

       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

       其他影响司法人员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的行为。

规定三

      《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目的: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有利于防止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以不正当方式对案件办理进行干涉或者施加影响,保障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人员范围:

       司法人员是指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审判、执行、检察、侦查、监管职责的人员。

       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范围

       特殊关系人指当事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和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案件处理的其他人。

       中介组织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代理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受案件当事人委托从事审计、评估、拍卖、变卖、检验或者破产管理等服务的中介机构。公正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参照“中介组织”适应本规定。

       哪些属于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行为?

       泄露司法机关办案工作秘密或者其他依法依规不得泄露的情况;

       为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中介组织介绍案件,要求、建议或者暗示当事人更换符合代理条件的律师;

       接受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请客送礼或者其他利益;

       向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借款、租借房屋,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

       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与相关中介组织和人员恶意串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行为;

       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其他不正当接触交往行为。




遇到有人干预司法活动时,司法人员应当怎么做呢?

       对于干预司法的各类行为,司法人员负有如实记录的义务,应当全面、如实记录、报告,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对是否属于干预过问案件一时难以判断的,一律先客观记录,是否违规由职能部门审核甄别;

       承办人作为第一记录人,除纸质版记录以外,也要在个人的审判信息系统“干预过问”模块同步进行电子版记录;

       记录之后,要及时向本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报告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汇总分析,报告同级党委政法委和上级司法机关。




担心记录报告后,被打击报复?


       不要怕!如实记录才会受到法律和组织的保护!

       办案人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调离、辞退或者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领导干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对其打击报复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如实记录报告,会怎样?


       予以警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主管领导授意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法依纪追究主管领导责任。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民法院
法院宣传、信息公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