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大学这片育人热土上,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匠心,为师生们点亮了学习生活的每一盏灯,温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彭孟超,一位扎根后勤水电长达43年的老人,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卫生部“三育人”先进个人,荣立湖南省“一等功”……
初见彭老,虽已年近八旬,但他依旧精神矍铄,眼神中透露出对水电事业的热爱与执着。1965年,年方17的彭孟超走出菜园子到湖南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当工人,从此与水电结缘。他讲:“我不是教学科研人员,也出不了大成果,唯有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好,让教学科研顺利进行,让校园千家万户生活不受影响来助力学校发展”。
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1986年,学校把投资80多万元兴建新配电间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了拿出最佳设计方案,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常利用星期天或晚上去向别人请教,有时还三顾茅庐。双电源线路设计、高考阅卷供水阀门改造,变压器烧毁紧急处置……彭孟超完成了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改造。
彭老虽不上讲台,但也时刻牵挂着学生。在长沙市第五水厂建成之前,学校用水十分紧缺,特别是学生生活区,每到用水高峰期,几千名学生常常用不上水。对此,彭老绞尽脑汁想办法。冬季的一天,他在学生区的一口老井边反复琢磨,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重新开发这口老井。他马上带领由10多位工人组成的突击队,对这口年久失修的老井进行抢修。他带头下沉到几十米深的井中,持续奋战三昼夜,一铲一铲、一桶一桶地将沉积的淤泥清出井底,并对井水消毒处理。熏人的臭气、刺骨的污水,丝毫没有动摇彭老和工人们的意志。当一股股清爽洁净的井水输送到各栋学生宿舍,尽管彭老的双腿经井水浸泡得疼如针扎,但心里特别高兴,他说:“只要能保证学生有水用,我病倒了也值得!”
“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对事业的炽热追求,就是我的幸福”。彭老把电工班作为自己的家,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在平凡的水电岗位,他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也不知在电工房度过了多少个夜晚。28年来的除夕,当人们举杯辞旧迎新,合家团聚之时,彭老都主动在配电间值班,让其他同志“合家欢乐吃顿团年饭”。
如今彭孟超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关心着学校的发展,他时常回到湘雅老校区看看那些他曾经守护过的灯火和流水。在他的心中,中南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大家庭,他愿意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一切努力和汗水,只为了让它变得更加美好和繁荣。
投稿邮箱:csuxiaotuanzi@126.com
来稿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内容类型
制图 | 陈旭
文案 | 张馨仪
编辑 | 吴征壕 郭桐宇
初审 | 郭桐宇 田雅思
复审 | 聂美玲 刘聪颖
终审 | 唐李娜
投稿邮箱:csuxiaotuanzi@126.com
来稿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内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