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生活如诗,关注我们 🌹~
我是阿霖。
近期,上海街头因豪车集体“炸街”事件刷爆网络。
自2023年11月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以来,上海迅速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他们被上海的都市繁华和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所吸引,在武康大楼、新天地等地随处可见韩国游客驻足拍照的身影。
这种因免签政策带来的韩流热潮,让上海街头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调,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然而,对于部分上海市民来说,这些大批游客的集中打卡却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
有些本地人将游客的行为视作某种“挑衅”,尤其是当一些韩国网络评论将上海与首尔进行对比,并得出“上海不如首尔现代”的结论时,这种观点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挑动了部分中国网友的神经。
一场不必要的“文化优越感”较量就此展开。
为了“回击挑衅”,部分上海车主选择用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豪车“炸街”的方式向游客展现中国经济的强大。
这些豪车以轰鸣声宣告存在感,高调驶过城市街头,试图以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赢得关注。
这种行为非但未能让人感受到所谓的“经济实力”,反而让普通市民和游客都倍感不适。
而所谓的向韩国人炫富,其实不太立的住脚。
在武康路行动的韩国人,几乎没有停下欣赏马路上车的兴趣,多数为了自己的旅游行程在忙碌,或者在拍照打卡。
真正堵塞了交通的,扰民的,还是留给了这些巷子里一般的居民。
就连炫富之后的传播都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
这不是面对国人,找了个借口的炫富,是什么呢?
市民对这种扰民的行为颇有微词,认为街头原本应是宁静而美好的公共空间,而非个人炫耀财富的舞台。
不少网友更直言,这种“用力过猛”的画风不仅没有赢得韩国游客的尊重,反而显得“土气十足”,甚至引发了外媒和韩网的嘲讽。
图片来源:微博@看韩影
豪车无疑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之一,但当这种象征被过度功利化和表层化时,就难以真正触动人心。
相比于短暂的炫目展示,中国真正值得骄傲的,是那些能够穿越时间、跨越地域的文化瑰宝。
在韩国论坛上,一位网友这样说: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穿着马面裙的年轻人、用唢呐演绎经典乐曲的艺术家、在网络上推广汉服文化的博主,正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世界:文化自信源于对传统的热爱与坚守,而不是依赖于浮夸的外在表现。
从古老的青花瓷到现代的二十四节气申遗,从唐诗宋词的传诵到国产动画的崛起,这些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反观豪车“炸街”这种浅层次的“反击”,不过是对文化输出方式的一种错误解读和对自信的过度表演。
韩国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不容忽视的。据数据显示,仅2023年12月,韩国游客在中国的订单增长了180%。
从商场到餐饮,这些游客的消费热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这也说明,国际间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展现作为东道主的包容与友善,而不是以不必要的炫耀姿态试图高人一等。
真正的大国风范,体现在细节之中。
一个微笑、一句热情的问候、一种从容的文化姿态,远比豪车的轰鸣更能赢得人心。
尊重他国文化,展现本国特色,才是中外交流中应有的精神内核。
豪车“炸街”事件的本质,揭示了部分群体对文化自信的焦虑与迷失。
他们试图通过简单粗暴的物质展示掩盖内心的不安,然而越是没有的东西,越容易被拿来炫耀。
这种心理状态恰恰是自我认同不足的表现。
真正强大的民族,不需要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以文化的深厚和精神的力量吸引世界的目光。
例如,作为中国文化使者的贾玲,她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并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相比于“炸街”这种浅薄的炫耀,她的文化输出方式更为内敛,却更具感染力和持久性。
文化输出不仅需要更高的格局与视野,也需要更大的耐心与智慧。
在未来,我们应更多关注如何通过文化的力量赢得世界的尊重。无论是推广中国传统艺术,还是讲好中国故事,我们都需要摆脱炫耀心理的桎梏,用内在的真实和丰富去感染他人。
毕竟,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源自于内心的充盈与底气,而不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去讨好与迎合。
豪车可以吸引一时的目光,但真正留住人心的,是文化的深度与灵魂的共鸣。
未来的上海街头,与其被豪车轰鸣充斥,不如更多地展现文化的厚重与温度,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从容与美好。
-END-
觉得本篇文章不错,可以点点【在看】,您发财的小手可以帮到更多需要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新朋友们,点击下方主页卡片就可以直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