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消失3年,复出却以这种方式炸上热搜。

美体   社会   2024-11-19 15:27   江苏  

音乐人包小柏通过一句“我的女儿又回来了”炸上热搜。

2021年,包小柏的女儿因病去世,年仅22岁。

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女儿因为罕见的血液疾病倒下。

之后的两年,包小柏把自己的骨髓捐给女儿,又眼睁睁看着女儿的抽血结果恶化,最终只能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女儿重症监护室度过的722天里,包小柏始终陪伴在旁。他留长发的原因,是因为曾用发尾轻抚过女儿的额头。


cr:红星新闻

为了重现女儿的声音,包小柏不惜攻读博士,致力于碎片声纹重现技术的研究,并最终成功。

科技的进步无疑让我们叹为观止,从最早的Eternime到现今流行的AI复活技术,技术的突飞猛进触手可及。


cr:新浪娱乐

但当这些技术被商业化,转变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这种方式的“重逢”,我们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渴望能再次见到逝去的亲人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

这种内心的需求促使市场涌现了越来越多利用AI技术来“复活”亲人的产品。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借助AI复活的影像,真的能代表我们心中那个生前的他们吗?他们的表情、动作,能够被技术无缝再现吗?

我更愿意相信,这些技术产品提供的,更多是对于我们内心的一种安慰,而非真实的相遇。

它们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的思念,但永远取代不了真实的情感和记忆。

真正的亲人,是与我们共同经历生活的人,他们的爱与温暖,是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来复制的。

尽管我不全然排斥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的想法,我更期望我们能将这些技术视为一种辅助,而不是替代真实感受的手段。

我们应当更加珍视与亲人共同度过的时光,深刻感受他们在我们生命中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依赖于冷冰冰的技术所带来的假象。


反转却先来了。

刚刚社交平台上充满了包小柏利用AI技术“复活”其女儿的消息时,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一些已故的艺人,也相继被同样的技术“带回”到人们面前。

就在这些技术作品得到初步赞誉的同时,人们开始对这种行为提出质疑,逐渐有了反思。

当亲人的离去变成可以大规模制作的商业项目时,人们开始思考这背后的意义。

不久后,乔任梁的父母、高以翔的家人等亲属纷纷发声,要求撤下这些视频。

这是对情感的尊重还是对流量的追逐?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还是无意中重新撕开了旧伤疤?

这种以云端技术复活亲人的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混杂着伦理、情感、法律和技术挑战的复杂景象。

包小柏也说,他并未期望通过AI技术让女儿“复活”成一个与真人无异的存在。

对他来说,这项技术更多地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工具,一种缅怀与寄托思念的方式。

对许多人而言,失去亲人的痛苦长时间难以平复。

当前的AI虚拟人物技术,更多的是为活着的我们提供一种心灵的慰藉。

在网络社区如“过世亲人难释怀”的小组中,也有人分享了他们渴望利用AI技术重塑亲人形象的想法。

若真有机会与已故的亲人短暂重逢,我们想说的话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也许是想要一个完整的告别,也许是希望分享这些年走过的路、经历的故事,或者仅仅是释放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情感。

有时候,我们仅仅是渴望那一刻的再见——哪怕只是匆匆一瞥,然后各自天涯。


AI技术带来的“复活”现象也受到了法律规范的关注。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未经许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仿制他人肖像是不被允许的,这涉及到肖像权的保护。

具体来说,如果死者的肖像权受到侵犯,其直系亲属有权要求侵权者承担法律责任。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逝者家属自主选择的“AI复活”和未经许可对公众人物进行的“AI复活”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后者属于侵权行为。

专家指出,这一技术的接受度并不是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统一的。

不同的情感观念可能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引发伦理上的争议,这不仅影响到对逝者的纪念尊重,也可能影响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随着“AI复活亲人”的商机被市场察觉,各类相关的网店和工作室纷纷涌现于电商平台。


尽管这一领域似乎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硅基智能的CEO司马华鹏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相较于数字人领域的其他业务,所谓的“数字永生”业务实际上只是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并未显示出广阔的市场潜力。

他解释说,一方面,目前可用于复生的素材有限,且复刻一个人的意识形态需要高技术门槛,使得市场难以实现突破。

从法律和伦理角度考虑,相关的法规体系尚未完善,这种技术和素材的使用可能导致隐私泄露和信息滥用,给逝者家属带来二次伤害。


在《奇葩说》一期辩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按钮能让你复活一位深爱的人,你是否会选择按下它?

有观点认为,尽管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有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复活”逝去的亲人,这种行为最终只会使我们面临再次失去的痛苦。

另一方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终点,接受这个事实,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每一刻。


AI技术复活亲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新的情感寄托方式,同时也伴随着伦理、法律和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这一现象的全面审视,迫切需要我们提升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来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对人性、情感的尊重和理解。

AI技术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以各种方式丰富我们的生活。

但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爱情和亲情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技术能够量化或复刻的范畴。

真正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复制的宝贵情感。

-END-

微信公众号推荐机制又双叒调整了!想要不错过我们准备的内容,请一定要星标“生活如诗”公众号~


生活如诗
关注社会热点,致力于分享不一样的观点,很高兴在如诗的生活中与你相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