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竞赛一等奖 | 南京青年社区

文摘   2024-11-08 17:00   天津  


祝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青年社区

荣获2024年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

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方案设计)

一等奖(方案设计)

南京青年社区




项目简述

项目编号:001329

项目地址:南京雨花台区中船绿洲一期A、D地块

项目类型: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32.5万㎡

设计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仲继寿、任中、李雯、马荣森、林波、俞又文、鞠晓磊、李春颖、吴思齐、张城恺、王嘉婧、高雨乾、王陈栋、谷一弘

专家评语:

该项目面向当代青年群体,从他们面临的多孩家庭与未来在宅养老的居住需求实施了多项主动策略,如,在外置交通核和竖向管线空间的板柱建筑体系中,植入产品化的厨卫功能空间和移动隔墙,适应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家庭结构和使用需求的变化;通过构建多层级住栋交往圈,引导人们走出家门,创建有温度的共情社区;使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和主动式建筑理念引导用户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调节室内舒适度;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和空气源环境能源系统产能;将原有废旧厂房改造为活力街区,保留场地树木;利用可再生材料、工业化部品与SI住宅体系降低环境影响、建造难度与运维成本,达成对环境的最小干预,等等。同时,在室内光照环境与晾晒衣服、 可变阳台与热舒适度以及多段式中庭等具体细节都有体贴的设计考量,是一个设计全面入微的社区,具有综合示范意义。

——张鹏举

▲南京青年社区主视觉图

本项目位于江苏南京,设计面向板桥新区工作的新市民、年轻人,按照户型面积分为75㎡、89m、108m三种房型。项目聚焦当代青年群体面临的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居住需求,在外置交通核和竖向管线空间的板柱建筑体系中,植入产品化的厨卫功能空间和地顶协调的移动隔墙,适应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家庭结构和使用需求的变化。

▲项目户型空间设计思路

项目创新引入“空中街道、多段式中庭”概念,构建多层级住栋交往圈,引导人们走出家门,创建有温度的共情社区;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可变阳台“,降低了环境影响、建造难度与运维成本。另外,通过构建多层级住栋交往圈,引导人们走出家门,创建有温度的共情社区。

▲“空中街道、多段式中庭”——打造多层级住栋交往圈

项目还借鉴了当地传统民居做法,使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和主动式建筑理念进行了室内分析优化,引导用户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来调节室内舒适度。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和空气源环境能源系统产能,能够让建筑节能率达到30%。

▲自然通风采光

▲屋顶种植与光伏系统

项目将原有废旧厂房改造为活力街区,保留场地树木。利用可再生材料、工业化部品与SI住宅体系降低了环境影响、建造难度与运维成本,达成对环境的最小干预。

▲以厂房群为中心的10分钟生活圈

▲雷达图




01

主动性

ACTIVENESS


移动式隔墙与户型适变:

项目采用地顶协调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墙技术,创建能够在单个套型内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的居住空间。两室户及以上户型,其中一个卧室面积不小于12㎡,布局满足轮椅回转的要求,卫生间、护工房与老人房联系便捷,来满足在宅养老的需求。对108㎡的住房产品提供纵厅与横厅两种布局,以满足不同景观朝向的需求,提出面向空间交付使用交付两种不同模式的住房产品。

▲108㎡户型的可变类型

可变阳台与多段式中庭:

创新设计的可变阳台多段式中庭,用户可根据冬夏季不同需求,通过智能感知设备自动改变天井外窗的开闭状态,人工干预改变阳台的开敞或封闭模式。通过开启南侧阳台与北侧中庭的外窗,利用空气对流烟囱效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与通风环境。

▲多段式中庭

空中街道与交往促进:

方案构建了多层级的住栋1分钟交往圈和基于开放底层和序列连廊的住栋-住区的5分钟生活圈。位于住栋北侧“空中街道”的设计,让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项目让社区室外的下沉广场成为青年运动与社交的聚集地,让慢跑道串联起街角广场、公园。

▲住栋-住区的5分钟生活圈




02

舒适性

COMFORT


室内光照环境与晾晒衣服:

建筑采用小进深大面宽格局增加南向采光。北侧引入多段式中庭扩大采光面积1283.4㎡。调整阳台顶面倾斜光伏玻璃的可见光透射率至0.3,兼作水平遮阳,遮阳角度0°-46°可变,在满足采光需求的情况下防止眩光。局部空间利用导光纤维对光环境进行优化。当地潮湿气候形成了居民室外晾晒衣服的习惯。创新设计的全透明可开敞阳台,平衡了晾晒衣服与室内自然采光的要求。

可变阳台与热舒适度:

项目采用分户调节集中供暖的采暖方式:冬季,阳台与中庭处于封闭状态,室内自主进行热交换;夏季,中庭外窗开启,阳台全开敞为室外露台状态,能有效降低高温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模拟计算表明,可变阳台与天井外窗的联动设计,能够提升室内换气次数至8h-1,室内风速维持在0.16-0.97m/s

▲可变式阳台设计

多段式中庭:

多段式中庭是住栋一分钟交往圈中邻里交往的重要纽带,通过定量模拟不同中庭分段、封闭幕墙设置下的温度与风速,使中庭温度维持在28℃以下,上段中庭风速维持在1.09m/s以下

▲空气循环策略




03

能源

ENERGY


节能:

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根据冬夏季不同需求,利用南侧可变阳台,由住户自主干预改变阳台运行模式: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开启阳台窗,能够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6℃,满足夏季设定温度;冬季时,关闭阳台窗,减缓室内外热交换,并形成阳光房,提高室内温度,降低冬季采暖能耗。中庭外窗在夏季室内温度较高时开启,起到热压与风压双重条件下通风,加快室内空气流动,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室内舒适性。

项目通过分析楼栋间距,以确保室外风环境风速宜人并满足日照需求。外保温采用岩棉夹芯复合墙,节能性能较标准提升5%。屋顶的种植农业太阳能光伏系统可以有效隔热,提高顶层住户夏季热舒适性。

▲建筑能耗需求

产能:

本项目充分利用日照条件,在屋顶及阳台设置光伏发电装置。阳台光伏总面积414㎡,装机容量41.4kwp,全年发电42290.56kwh/a,占能耗的11.22%;屋顶一共布置了140块光伏,每块2.8㎡,其中12块为碲化铬透明光伏(100wp),138块为单晶硅光伏(200wp),年发电量77794.0278kwh/a,占能耗的20.64%

▲阳台光伏系统




04

环境

ENVIRONMENT


环境策略:

利用原场地资源——中船工业遗产,打造板桥中部组团北侧居住片区的社区服务与商业配套核心。通过保留D地块原始厂房结构和屋面造型,项目能为居住者提供多元的社区公用设施,营造出“工业+商业+艺术+绿色+年轻人”的活力氛围。

▲社区底层平面图

▲社区底层环境效果图

可持续建造:

建筑主体采用模数化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降低了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废弃物,相较于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能有30%的能耗降低。地顶协同的可移动隔墙使室内通用空间(除厨房、卫生间外的空间)低成本可变,满足多种家庭结构的需求。竖向管线外置,方便安装、检修、共享使用,提高了室内空间的可变性能。

合理用材:

使用高强钢混凝土建材结构装饰一体化外围护体系,外墙除山墙用重质墙体外,其余外墙使用薄板复合墙,提高主体结构耐久性。

▲模块化构件

节水措施:

低楼层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直接供水;二次加压供水采用叠压供水方式,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给水、热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区,同一压力源,保持冷、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卫生器具及配件采用两档式冲水的坐便器,两档平均用水量不大于其相应水效等级全冲用水量最大限定值的70%。




05

技术亮点说明

TECHNICAL HIGHLIGHTS


亮点一:顺应场地环境,打造活力社区

项目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会城市——南京,面向板桥新区工作的新市民、年轻人,户型面积有75㎡、89㎡、108㎡三种选择。依据上位规划,项目地块住宅建筑高度在80-100m之间,容积率不低于2.5,并要保护厂房风貌

▲总平面图

项目以厂房群为中心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圈。在规划中统筹协调厂房群及社区北侧界面,将用地街角还给城市,构建开放融合的社区边界。社区内部打破了空间的均质感,通过围合一大两小庭院空间,局部开放底层与序列连廊,构建了丰富而多样的5分钟生活圈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住区共享共融

如今,手机APP的生活方式降低了人们的社交欲望,难以达成和睦的邻里关系。方案结合疏散廊道、社区下沉广场和慢跑道,构建了入户花园-空中街道-空中街区花园的住栋1分钟交往圈和基于开放底层和序列连廊的住栋-住区的5分钟生活圈,创建温度的共情社区。通过共享经济和APP生态实现底层公共设施共享分时使用,实现社区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楼栋1分钟交往圈


亮点二:面向家庭结构和使用需求变化的住宅全生命期的住宅产品

方案聚焦当代青年群体面临的多孩家庭在宅养老的居住需求,在外置交通核和竖向管线空间的板柱建筑体系中,植入产品化的厨卫功能空间地顶协调的移动隔墙,在适应家庭结构和使用需求变化的同时,维持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生长。

▲装配式钢框架与叠合楼板体系

随着家庭结构由二人世界转变为三口之家,进而变为多孩家庭直至在宅养老,代替置换新房的传统习惯,适变的户型能够在单个套型内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设计采用地顶协调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墙技术,创建可变空间。同时,居住空间满足在宅养老的需求——在两室户及以上户型,其中一个卧室面积不小于12㎡,布局满足轮椅回转的要求;卫生间紧靠老人房,护工可便捷到达老人房。对108㎡面积段的住房产品,在同一空间内提供纵厅与横厅两种布局,以满足景观朝向、楼栋组合和生活习惯等不同场景与个性化需求,极大地提升了住户的居住幸福感。

▲89㎡户型

▲75㎡户型


亮点三:向传统生活方式与民居学习

项目借鉴当地传统民居天井、檐廊、敞廊、风道等做法,使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和主动式建筑理念,对住宅空间布局、阳台形式、天井、剖面形式等进行了分析优化,以适应南京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设计引导使用者常开窗,多通风,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调节室内舒适度,降低对空调与新风系统的依赖。

3.室内微气候调节策略:建筑室内设置绿化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室内还采用过滤新风机组等设备。这可以有效改善工作场所的气候条件,满足人类亲近大自然的心理感受,促进心理健康。

▲当地气候潮湿,人们喜欢在户外晾衣


亮点四:冬夏可变阳台

独立外置的交通核和消防廊道为住宅争取了更大的南向面宽,但也对住宅的自然通风与北侧厨房及餐厅的天然采光产生了不利影响。创新设计的可变阳台,当室内空气状况较差时,可开启南侧阳台与北侧中庭的外窗,利用空气对流烟囱效应,提升室内换气次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与通风环境。

▲可变阳台

▲可变阳台开启与封闭状态

模拟计算表明,相较于普通的阳台设计,可变阳台与天井外窗的联动设计,能够提升室内换气次数至8h-1。

▲可变阳台开启与封闭模式


亮点五:多段式中庭与空中街区

项目结合疏散廊道,构建了入户花园-空中街道-空中街区花园的住栋1分钟交往圈和基于开放底层和序列连廊的住栋-住区的5分钟生活圈,形成多段式中庭。

▲空中街道

空中街区由空中街道空中庭院组成,在垂直方向每10层左右分散布置,引导人们走出家门,营造健康的邻里关系。通过改变北侧疏散走廊的平面形式,让消极空间变为积极空间。

▲共享空间

▲空中街道与空中庭院


亮点六: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

中庭自然采光:独立外置的交通核和消防廊道为住宅争取了更大的南向面宽。而建筑北侧利用中庭,最大限度减少了外置交通核与消防廊道对采光的不良影响。置入中庭可扩大采光面积1283.4㎡

可开敞阳台采光:创新设计的全透明可开敞阳台,平衡了晾晒衣服与室内自然采光的要求。为避免较高透射率对室内产生的眩光,优化了阳台采光顶的角度,并设置了薄膜太阳能电池。模拟结果表明,室内平均采光系数DF=5.26,并改善了眩光。

▲采光效果分析

多段式中庭通风:通过场地通风模拟,本项目多段式中庭一侧迎风面风压约5-20Pa,通过定量模拟不同中庭分段、封闭幕墙设置下的温度与风速,使中庭温度维持在28℃以下,上段中庭风速维持在1.09m/s以下

▲风环境模拟分析

居室室内通风:创新设计的可变阳台和多段式中庭,用户可根据冬夏季不同需求,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人工干预改变阳台的开敞或封闭模式。模拟计算表明,相较于普通的阳台设计,可变阳台与天井外窗的联动设计,能够使室内风速达到0.97m/s

▲室内通风效果分析


亮点七:主动感知与主动干预

在项目建设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依据《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主动式技术的相关要求,根据项目适宜采用的技术,进行主动式建筑技术设计,采用内容包括:

1. 项目对室内外基本环境参数进行感知,参数预计与当地气象站信息联网,在公共区域显示感知参数。室内有感知功能的范围主要分布于主要共享空间、食堂、及公共区域,有感知功能的建筑面积约占主要公共功能房间总面积的50%以上。

2. 通过以被动式为主的设计手段结合感知参数的实时显示,与业主方展开本项目的共同研究与使用方法介绍,通过环境感知参数,促使使用者主动通过开光窗、通风口、窗帘等操作,达到室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的目的。

3. 预留室内外环境数据存储回溯访问的服务器,与设计中住区信息中心合并设置预留,为未来实际使用达到主动式感知预留条件。

▲环境感知与使用反馈


亮点八:可再生能源利用

本项目充分利用日照条件,综合应用光伏一体化光储直柔终端电气化等技术,光伏总体发电占总能耗约32.86%,年减碳量77.09吨。项目在屋顶及阳台设置光伏发电装置。可变阳台利用光伏一体化技术,将碲化铬光伏板应用在阳台维护结构中,光伏板可在0°-46°间变化,通过动态控制,实现遮阳、通风、发电的相互协同。经模拟夏季倾角10°,冬季倾角40°,能够最大程度收集当地太阳资源。屋顶光伏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可以降低顶层屋面的受热情况,与屋顶绿化结合间接降低顶层房间的气温,从而达到双倍节能的效果。

▲日照资源


亮点九:全生命周期计算

以50年为建筑使用周期进行计算,项目每年每平米排放二氧化碳28.37kg。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建筑能耗为主要碳排放源,占总量的81%,相较而言因建筑材料的选择相对环保,大量木材及可回收材料的选择,让隐含碳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建筑内墙及地板饰面选择了木制材料,可拆卸更换的模块化设计让建筑空间可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符合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

▲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分析




06

项目图纸

DRAWINGS

▲108-89组合楼栋标准层平面


▲108-75组合楼栋标准层平面


▲地下一层平面图


▲地下二层平面图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剖面图







竞赛其他获奖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众平台公布,敬请期待。


Active House Alliance 主动式建筑国际联盟主办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AH成长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五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已完美落幕。


收到的作品异彩纷呈,参赛者通过作品对“Active House”进行多维度的诠释,突出建筑应以使用者利益为核心,打造健康舒适与节能环保的平衡模式。此次竞赛的评委阵容强大,皆是行业翘楚。他们以专业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为竞赛增添了权威性与公正性,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经过多轮投票环节,层层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本届 AHA 竞赛倡导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将绿色低碳、健康舒适的可持续理念融入建筑全寿命期内,发挥建筑师的主动设计思维,运用“软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好房子”,这也有助于推动建筑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祝贺|2024年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示

▲2024年第五届 Active House Award 中国区建筑竞赛总冠军 | 启迪设计大厦


文案整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梁馨月


- END -


更多资讯

尽在ActiveHouse

微信公众号

ActiveHouse
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建筑学会直接领导,致力于打造一个理念共享、技术共享、共同推动舒适节能建筑技术、高层次开放式的交流探讨平台,尽最大可能的提升建筑师在建筑整体生命周期的影响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