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竞赛一等奖 | 深圳龙华文化创意交流中心

文摘   2024-11-11 17:03   天津  


祝贺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龙华文化创意交流中心

荣获2024年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

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方案设计)

一等奖(方案设计)

深圳龙华文化创意交流中心




项目简述

项目编号:001403

项目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清奔路以南,新业路以西

项目类型:文博场馆

建筑面积:17500㎡

设计机构: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陈日飙、刘海力、雷鸣、钟嘉敏、俞爽、范文康、林波、张茂华、蔡濠凯、李建伟、梁莉军、刘智忠、王琦、余仁裕、郑周

专家评语:

该项目通过行走路径串联竖向的公共空间场所,尝试营造“高层建筑多层化”的连续空间体验,把人的感知植入空间经营中来实现一种较新维度的活力场所。项目的主动性包括转译岭南传统冷巷,设置拔风天井和连续灰空间,内部可变布局,主动感知调节,场地及立体绿化等等;舒适性包括自然采光通风、管道式日光照明系统、空气质量监测调节、声学设计和无障碍设施,确保室内外空间的舒适与便利等等;能源则包括简洁的形体与仿浅色水泥材质的太阳能光伏板结合,展现现代建筑抽象几何美学与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巧妙结合,正像项目的申报主题——光之容器 能量宝盒。总体上该项目的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张鹏举

▲龙华文化创意交流中心主视角

深圳龙华文化创意交流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是一座以文化设施和公交首末站为基本功能的综合性公共建筑。项目用地仅4000㎡,容积率高达4.4,在高密度的城市背景下,通过行走路径将竖向叠加的公共空间场所进行串联,实现“高层建筑 多层化”,营造连续的空间体验,垂直延展公共开放空间,增加开放性与随时可参与性。

 ▲项目总平

▲室内空间效果

项目形体简洁纯粹,空间结构呈现最本质的中性状态,包裹的仿浅色水泥材质的太阳能光伏板凸显纯净神秘的质料,二者互相作用,展现了现代建筑抽象几何美学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巧妙结合。本项目屋顶和立面采用大面积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能的采集、容纳、转化,以及自身的节能和高效机电系统,使建筑成为名副其实的“能量宝盒”

▲轻质仿混凝土光伏立面

地域适应性上,利用岭南传统冷巷与拔风天井、连续灰空间设计,制造大量阴影区,模糊室内外界限,提升气候适应性。结合高效机电雨水收集等多样化的主动调节技术,共同作用于项目,实现绿建三星近零能耗建筑的目标。

▲灰空间效果

▲雷达图




01

主动性

ACTIVENESS


建筑通过主动适应岭南气候、串联高密度城市生活的丰富需求、主动感知和调节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场地及立体绿化的整体生态规划等措施,在有限的场地上实现了功能复杂性与公共开放性的平衡,形成了一个城市艺术会客厅,建筑不仅是文化交流中心,更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能促进市民的健康社交活动。

1. 适应性:建筑利用岭南传统冷巷与风天、连续灰空间设计,制造大量阴影区,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人工能源使用,主动适应深圳气候。

2. 外部垂直交通系统串联24小时公共开放空间,内部空间通过可移动隔断灵活布局,适应不同规模的文化创意活动需求。建筑的公共空间融合了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功能,增加了公众参与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拔风中庭与可移动隔断

▲冷巷原理

3. 项目的主动感知和调节能力:建筑内设有分项计量装置实时监测各耗能环节,结合能源系统AI优化控制降低能源消耗;室内设置CO2浓度智能传感装置等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结合智能化平台系统记录数据记录、分析存储;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联动装置。确保舒适度与能耗平衡。

4. 采用复层绿化屋顶绿化乡土植物,保持生态多样性,并通过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调蓄雨水。

▲环境监测功能界面




02

舒适性

COMFORT


项目设计高度重视室内外空间各方面的舒适度:

1. 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空间设计,例如管道式日光照明系统(TDD),引入并控制自然光,确保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 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并采取有效的眩光控制措施。

2. 自然通风路径经过室内布局方案优化,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顺畅。地下车库设CO浓度监测装置,并与排风设备联动,保证地下室CO浓度不超标。地上大空间如书城等,设置CO2浓度检测系统,并与新风系统联动,设置空气过滤装置,确保优良的室内空气质量,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氢等污染物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规定限值的 20%。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不同空间场所有开关自行控制调节温湿度。

▲建筑舒适度技术集成

3. 声学设计方面,建筑严格执行高标准要求,对冷却塔、机房等公共设备采取降噪措施,保障室内的声环境舒适性。

4. 公共区域和场地设计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设无障碍电梯、人行通道,与场外无障碍设施衔接,确保所有使用者的舒适。

▲与场地衔接的无障碍设施




03

能源

ENERGY


项目通过能源替代能源削减降低能源消耗:

1.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项目屋顶设置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建筑所需电量,预计光伏发电装置覆  盖屋顶面积的50%以上,拟采用高效单晶硅 240W 光伏组件1.1*1.6m,光伏发电装设容量为113kWP。围护结构内层进行热工性能优化,热工性能可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10%;外层采用仿浅色混凝土材质的BIPV 光伏面板创新技术,结合建筑形体,统统展现现代建筑抽象几何美学与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完美结合,配合光储直柔技   术,能为项目提供高效、稳定、灵活的能源。

2. 采用高效节能的LED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公共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照明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照明能耗。

3. 采用高效供暖空调系统,能耗相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降低80%以上,确保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低能耗运行。

▲光伏板节点大样

▲光储直柔+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展厅




04

环境

ENVIRONMENT


项目在环境设计中全面考虑了生态可持续性。

1.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结合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就避免了材料浪费,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2. 建筑材料选用绿色环保的商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高强高性能材料;当地采购的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 降低运输中的碳排放;选用可再循环材料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以上,确保项目在环保和资源节约方面的优越性。

3. 水资源管理方面,项目设置了远传计量系统、节水器具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微喷灌滴灌,配备土壤湿度感应器和雨天自动关闭装置。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相结合,增强了场地的生态多样性,并通过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实现雨水调蓄效果。

▲绿色建材的使用




05

技术亮点说明

TECHNICAL HIGHLIGHTS


亮点一:“光之容器 能量宝盒”的设计概念

项目形体简洁纯粹,包裹立面的仿混凝土BIPV面板光储直柔技术结合,光电替代传统电能,自发自用。仿浅色水泥材质太阳能光伏板凸显纯净神秘的质料,展现现代建筑抽象几何美学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巧妙结合。屋顶和立面采用大面积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能的采集、容纳、转化,及自身节能和高效机电系统,使建筑成为名副其实的“能量宝盒”

▲仿混凝土BIPV面板——现代建筑几何美学与再生能源技术的结合


亮点二:岭南传统建筑技术的地域适应性运用

项目对于岭南传统建筑技术的地域适应性运用,尤其采用是冷巷灰空间局部绿化的方法,实现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

▲岭南传统建筑技术在当代建筑中的地域适应性运用


亮点三:被动、主动式建筑技术集成

项目通过因地制宜的场地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自然光线、高效电梯、高效制冷机房、智慧运维、智能照明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等 10 余项技术集成,达到绿建三星近零能耗建筑目标。

▲主动性建筑技术集成示意图


亮点四:24小时公共开放平台

在高密度城市背景下, 通过行走路径将竖向叠加的公共空间场所进行串联,实现“高层建筑的多层化”,营造连续的空间体验,垂直延展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市民24小时活动场所,增加开放性与随时可参与性。

▲串联的公共空间




06

项目图纸

DRAWINGS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七层平面图

▲八层平面图

▲屋顶和机房平面图

▲西立面图

▲东立面图









竞赛其他获奖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众平台公布,敬请期待。


Active House Alliance 主动式建筑国际联盟主办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AH成长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五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已完美落幕。


收到的作品异彩纷呈,参赛者通过作品对“Active House”进行多维度的诠释,突出建筑应以使用者利益为核心,打造健康舒适与节能环保的平衡模式。此次竞赛的评委阵容强大,皆是行业翘楚。他们以专业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为竞赛增添了权威性与公正性,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经过多轮投票环节,层层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本届 AHA 竞赛倡导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将绿色低碳、健康舒适的可持续理念融入建筑全寿命期内,发挥建筑师的主动设计思维,运用“软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好房子”,这也有助于推动建筑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祝贺|2024年第五届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示


▲2024年第五届 Active House Award 中国区建筑竞赛总冠军 | 启迪设计大厦


文案整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梁馨月


- END -


更多资讯

尽在ActiveHouse

微信公众号

ActiveHouse
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建筑学会直接领导,致力于打造一个理念共享、技术共享、共同推动舒适节能建筑技术、高层次开放式的交流探讨平台,尽最大可能的提升建筑师在建筑整体生命周期的影响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