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谷物金黄,瓜果飘香。连日来,雷州各地的秋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近百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农户抢抓农时,全力做好晚稻收割作业,希望的田野上呈现一片丰收图景。
在远处的海洋牧场上,海域天高云阔,碧波万顷。金鲳鱼等高价值海鱼,在金秋迎来了丰收,不仅丰富了秋冬海产品市场,也增加了渔民经济收入。
秋日晴空之下,雷州东西洋片区内,“粤西粮仓”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稻田里机声轰隆,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内,收割、脱粒、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
被誉为“广东第一田”的雷州东西洋田连片面积约28万亩,连接附城、南兴、松竹、雷高等10个镇街,每年为国家供应商品粮15万吨,是广东省最大的双季水稻主产区之一。
走进松竹镇,由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引进种植的优质丝苗水稻“19香”进入丰收期。据介绍,该基地于2020年引进种植“19香”,经试验,预计平均亩产可达950斤左右,成为粤西地区率先成功推广规模种植“19香”丝苗米的稻田基地。
“当前,我们耕种的主要品种为‘19香’广东丝苗米,是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优良品种,这一品种具有米粒细长、香味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并打开珠三角等地市场,取得产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铭凯说。
此外,近年来,一场围绕“小田”并“大田”的变革在雷州大地上铺开。在客路镇本立村垦造水田项目远远望去,千亩“大田格”格外显眼,而这就是一块经过小并大、短变长、裁弯取直等方法化零为整的大田。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客路镇2.6万农户的4.2万块承包地已合并成2.2万块,田块数减少近47%,农作物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达215台,节约人工成本65%以上,水稻每亩平均增产40斤以上。
采摘、分拣、打包、搬运……在英利镇辣椒种植基地,淡淡辣味盈鼻,只见一垄垄青椒植株郁郁葱葱、青翠鲜亮,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11月,正是北方寒冷的时候。这时,南方农作物运往北方,错峰上市,填补了北方某些农作物市场的空白,也增加了南方农户收入。
“虽然今年受台风影响,但收获还算不错,我们种植的陇椒有一股独特清香味,加上口感脆甜,受市场青睐,主要销往新疆等北方地区。”辣椒种植大户洪兴春说,他和辣椒打交道已有近40年,2010年开始租地耕种,目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
视野从红土地移向广袤的大海。深秋时节,雷州流沙湾海域天高云阔,碧波万顷。从高空俯瞰,“海威1号”“海威2号”这两座海上巨无霸巍然屹立,如同一条璀璨的“项链”,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上。深海网箱里的金鲳鱼迎来了集中捕捞与上市的高峰期,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争相抢购金鲳鱼。
“起网!丰收!”眼下,雷州已投产超千个重力式深水网箱,成片的网箱跃入眼帘,十余艘船只穿梭其间,接力运送肥硕的金鲳鱼等高价值海鱼。渔民配合默契,渔网一收,满满一网金鲳鱼,随后搭乘活水运输船到岸上,为“游”入千家万户做最后的准备。
“这一批预计收获金鲳鱼1万多斤,平均单条鱼重达1.36斤,品质上乘。虽然今年养殖受台风‘摩羯’影响,但结果还是让人欢喜。”“渔三代”陈佩在覃斗镇流沙码头兴奋地说。
©雷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