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怎样才能补虚泻实

文摘   2024-11-07 00:00   四川  

推拿算是简便易行,人人能做的治疗方法,可是怎样才能够达到像中药一样补虚泻实的作用呢?


推拿之术最在乎实用功效,而决定推拿疗效主要在于手法的性质,而论性质当以补泻为先,《黄帝内经》云:“补泻反,病益笃”,足见其重要性。只有定义了推拿的补泻,才能以中医辨证为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针刺和推拿都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都强调手法的重要性,而补泻又是手法的核心所在


同理比较,推拿同时具备外界刺激因素和与针刺相同的受术生理结构。如果将推拿手法包括形式、刺激量、速度等因素比作治病的活性物质,那么受术人体的腧穴、以及腧穴下结构就是受体。不同的活性物质对机体产生具有差异性的生物学效应,而即使同一物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也会产生独特的作用,但效应总体上仍偏于“补”。


一、推拿补泻的定义


推拿补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医者运用手、手指或身体某一部位,以一定的力、运动方向、速度、选取相应的施术部位(及穴位),加以一定的作用时间作用于患者的体表、肌腠、使力传达到脏腑、骨、筋膜及肌肉深处,从而使机体内部的组织细胞、器官发生一系列的物质代谢变化,以影响诸神经的传导,改变人体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体内内分泌的功能。


其作用反应到患者自身感觉,则为施术部位或穴位的冷、痛、热、胀、酸、麻及传递感和症状的减轻和消失,以达到对人体的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的调节,而实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目的。


二、推拿补泻的影响因素


1. 力度  


从手法的刺激性质角度,对某一脏腑来说,一般情况下作用时间较长的弱刺激能兴奋生理功能,谓之补;强刺激会抑制生理功能,谓之泻。举例来说,胃酸分泌过多是一种过度的生理表现,这时予以强刺激手法可抑制胃酸分泌。


推拿手法力度,即刺激量的大小是推拿补泻的实质内容。


补与泻,是反应手法刺激量的矛盾统一体,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手法刺激量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而不同的机体机能状态和病症,对相同的手法刺激量又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


手法刺激量的大小是对患者而言的,所以患者对推拿手法的反应敏感度,才是决定手法刺激量大小的基本因素。在施行推拿手法补泻时,必须针对机体对推拿手法反应性的不同,灵活地掌握手法补泻的刺激量,而决不能脱离具体患者,仅凭操作者所用的手法机械地操作,主观认为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补泻作用。


如轻柔缓和的手法对体质虚弱的患者可以是重刺激的手法,而强重深沉的手法对于身体强壮的急性病症可以是轻刺激。


2.  取穴  


正如前面提到的穴位相当于具有特异性的“受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偏性。


如足三里、关元皆为补虚强壮要穴,当施术时可以理解为产生了“补”的效应。而风池、风府、大椎、曲池、十二井穴等,一般都有“泻”的作用。比如补脾胃,当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用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取脾俞、胃俞用按法等。


受术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是影响推拿补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推拿辨证选穴尤其要注意病变部位与体表的联系,结合经络和神经节段理论,提高用穴的针对性。同样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补泻作用也就不同。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是联络脏腑组织器官的纽带。正确应用经络理论,可大大提高推拿疗效。


穴位是机体在体表的反应点,具有从内向外反映病痛和从外向内传递刺激信号的双向作用。不同的穴位,其作用多不同。而一个穴位治疗不同的疾病,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不一样。例如,足三里在肠胃功能亢进时,具有抑制作用;反之,则具有兴奋作用。


因此在治疗脏腑病证时,选择穴位要特别注意穴位的性能。


推拿临床常选用一些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络穴、郄穴、俞募穴、八会穴及八脉交会穴,这些穴位具有特殊的功效,配以适当的手法,从而对脏腑起到补虚泻实的作用。


人体经脉的长度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足经长于手经,阳经长于阴经。故推拿足经、阳经时,手法宜重些,而对于阴经、手经,手法应轻些,这样才能补泻得宜。


3. 方向  


从经络循行角度,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从旋转的方向角度,这里依据《脏腑图点穴法》,穴位上以右旋为补,左旋为泻;如摩腹法以顺时针(结肠走向)为泻以顺肠通便,反之为补可涩肠止泻。


经络理论中,十四经脉的循行均有明确的方向性。针刺方法的补泻强调“迎随”补泻,即“迎而夺之,随而济之”,针刺时针尖逆着经脉循行的方向为泻,顺着其循行方向为补。


推拿手法中不乏有类似的情况,如推拿手法中的推法,顺着经脉循行方向施术,以助经气流通,有“随”补之效;逆着经脉循行的方向施术,以阻止邪气深人,有“迎”泻之效……。所以,手法在“助经脉气血流通的补”和“迎夺邪气的泻”上,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于手法方向与补泻的关系,文献记载主要集中在小儿推拿中。《小儿按摩经》说:“掐脾土,左转为补,直推为泻”。《小儿推拿广意》记载:“运儿太阳,往耳转为泻,眼转为补是也”。


目前我国小儿推拿有两大流派影响较大,即以上海、湖南为代表的采用“旋推为补,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的补泻方法,以山东为代表的,主张“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来回推为清(平补平泻)的补泻法。


4. 速度  


在推拿补泻中,一定的速度是使施术部位得气、产生热量、发生传递并维持其效果的基本条件,也是手法作用于机体,产生机体反应,以达到调整机体阴阳、补虚泻实的基本条件,其中又以保持一定速度的节律性(即保持节律性刺激)的施术效果为好。


三、推拿补泻的形成机制


囿于自身知识和实验的验证,只能在此提出猜想。


如果用最科学的理论解释推拿补泻,因为同样的物质基础,同样属于外治法的物理刺激,这里可以借鉴针感形成的作用原理。


推拿物理信号作用于机体,机体细胞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进而刺激上述的针感感受装置如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等进一步在此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由相关感觉神经纤维上传到高级中枢。


所以不同的推拿补泻因素,如力度、方向等会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人体的信号转导是非常精确的,这就使得产生了不同的补泻效应。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1. 扫描(长按)下方群主微信号二维码,加群主为好友。

2. 发送信息“入群学习”给群主。

3. 等群主发给你入群邀请,加入群。

北京针联传统医学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针联临床医案 

微信号:zljxjp

一个坚持分享中医临床医案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


北京针联医案学习平台
权威完善的中医临床技能交流平台,为广大中医从业人士,及爱好者提供全面系统的中医临床技术交流学习的机会,集海内外名家泰斗共同参与学术交流,为行业发展及个人的水平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