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克拉玛依的声音——克一号井、金龙湖

文摘   2024-08-23 19:38   新疆  

克拉玛依必去旅游目的地之——克一号井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收听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大西北戈壁深处的地名,随着一曲《克拉玛依之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人们从歌声里接收到,那个曾经“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的克拉玛依,已“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 。
如今,克拉玛依的第一口油井——克一号井昂首矗立在市区东南方向,凝望着克拉玛依60多年的苍海巨变。
时间回溯至1955年6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一支由36名青年精英组成的“1219钻井队”进军克拉玛依黑油山,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
这支年轻的钻井队伍由年仅22岁的陆铭宝担任队长,在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的条件下,钻井队员们战胜了戈壁的风沙酷暑,克服了汽车从几十公里外运水的困难,制服了井喷的突发险情,经过不懈艰苦的四个月,第一口井深626米的油井终于钻凿成功。油流从地底喷涌而出,日初产原油达3.7吨!这口井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因此被定名为“克拉玛依一号井”。
一号井喜喷工业油流的消息传到中南海,毛主席手拿散发着油墨浓香的《人民日报》,打电话向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道喜。后来,教育科研工作者李四光院士将一块来自黑油山的岩心送给毛主席。直到逝世,那块岩心一直摆在主席的书橱里。
1958年5月29日,克拉玛依正式建市,就此,一座崭新的石油城市在西北荒原拔地而起。在克拉玛依初次发现油田的地方,还竖起了一座大理石纪念碑,碑高4米,碑顶为五星红旗;正方形碑座高约3米,以卵石铺设,四周20根石柱排列,气势恢弘。国家领导人朱德委员长视察克拉玛依油田时,高度赞扬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是“戈壁荒滩上的一个动人神话。”
2015年,克拉玛依批准将“1955年10月29日1号井出油之日”定为“克拉玛依生日”,并建设开放“克一号井景区”,以认证克一号井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的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克拉玛依一号井是克拉玛依石油文化的重要开篇,也是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史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艰苦奋斗和大无畏的石油创业精神的象征,在它的见证下,我们的民族文化、石油精神就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代代传递。

克拉玛依必去旅游目的地之——金龙湖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收听


现在的克拉玛依可谓“三面环水”,湖泊、水库、湿地,加上贯穿市区的克拉玛依河,人工引水带来了整座城市的生态气候变化。从前落土飞岩的戈壁变得湿润绵绵,触目的绿色逐渐蔓延,雨水也随之大幅增多。春天空气中的湿气,使人仿若置身于“塞外江南”。
沿源头九龙潭南下,在金色粼光中,金龙湖以神女之姿,奇迹般地降临在人们眼前。湖畔,雅丹地貌的绮丽以蓝白天空为映衬,倒影与湖面的褶皱交融一体,宛若一幅点彩画卷。
2013年在克拉玛依金龙湖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人们无意间发现了湖底蕴藏的紫砂原矿。据考证,克拉玛依紫砂形成于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克拉玛依的考古发现表明,丝绸之路时期克拉玛依紫砂就已被用来制作陶器等。
克拉玛依紫砂矿石的颜色分为红泥、绿泥、紫泥、青泥及段泥五种,俗称“金丝泥”。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富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是制作紫砂制品的优良原矿。据技术人员测算,现开采的克拉玛依紫砂矿埋藏于岩石层下30至50米处,矿藏数量喜人,平均分布在克拉玛依区周围,可持续开发。
金龙湖开采的紫砂泥质地细腻,可塑性强,渗透性好,品质极优;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直接制坯。以其为原料所制的紫砂系列产品,是克拉玛依特有的文创产品,成品十分绚丽,赤似红枫,紫似葡萄,黄似柑橘,俏丽多彩,极具收藏和实用价值。
湖底彩霞一样的紫砂,已成为克拉玛依市继石油工业、金丝玉之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金龙湖使克拉玛依市更加生趣盎然。每个夜晚,人们来到金龙湖畔漫步、纳凉,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成长和未来。


克拉玛依
必去旅游目的地



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收听



玩转克拉玛依
这里是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面向广大游客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您可以看见一个真实的克拉玛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