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性规定到法定义务,《科普法》修订带来哪些改变?

百科   2025-01-08 17:23   浙江  


2024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迎来了其历史上的首次修订,这一重要立法举措不仅为全国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法律框架,也为浙江省在科普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浙江省的科学传播专家围绕此次修订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他们对新法规的看法和对未来科普工作的展望。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义务教育《科学》课标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科普法的修订赋予了其更强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力。修订后的科普法不再是以往的软性规定,而是变成了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这要求社会公民,无论身份如何,都必须知法守法,不能违法。科普法的这一转变,凸显了其在社会规范中的重要地位,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确保科普活动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科普承载着科技工作者的

社会责任

对于体制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科技工作者而言,科普是一种公益事业,是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即便科普产业如何发展,这一点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科普对社会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它能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营造创新氛围,为社会的科技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科普也能让科学共同体的研究领域为更多人所熟知,从而获得更多支持,实现社会与科学共同体的双赢局面。然而,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普时,会受到科学共同体文化的影响,如要求低调谦虚,这与科普需要广泛传播的特性相矛盾;此外,在政策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如科普活动的审批、与工作时间的冲突、按劳取酬不明确等问题,需要科普法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和激励,以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科学教育亟待加强

科学教育面临软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如科学教师的专职率低,主要由兼职科学老师上科学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具开发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一些学科的常规教具不被知晓和使用,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科学实验室、校园科学文化等方面也亟待加强。科学教育需要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课程的开发和活动的设计,使科学教育更加丰富多样,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结合。通过建设科技长廊、更新科技前沿知识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书本上的科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科普出版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科普图书在出版行业中是唯一增长的板块,但整体的读书氛围远远不够,科普图书的受众有限,中小学生在图书馆中很难看到科普图书,科普阅读和写作得不到重视和培养。学生在写作文时,尤其是科技类作文时,常常感到空洞无物,不知道如何描述宇宙起源、中国太空探索等科技成就,这反映出科学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学生不会写知识文本,不会描述科学现象和原理。因此,建议加大科学阅读推广力度,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以提高科普图书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人工智能与网络化科普的发展

带来了新的困境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科普内容的生产变得非常容易,短时间内就能生成大量的科普文章、图片和视频,但这些内容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存在同质化、快餐化的问题,可以称为被AI污染过的文本,缺乏深度和温度,难以与人类作家精心创作的高质量文本相媲美。即便有一些科普名家名作或者高质量的科普作品,也很难在网络化科普的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难以获得与其质量相匹配的关注和回报,这对科普创作的积极性和科普作品的质量提升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面对网络上大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科普内容,如何准确识别和筛选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成为公众和科普从业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马舒建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获得者、杭州阿优文化科技公司创始人

根据2024年《科普法》修订版的最新变化,结合本人工作实践,现将新旧版本对比后的四个主要亮点总结如下。



关于企业与产业的新提法

相较于2002年版中仅有三处提及“企业”,且多为泛指“企业事业单位”的统称,2024年修订版则不仅提到“企业”七处,还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了“科普产业”和“科普企业”的概念(见第三十条),明确国家将积极促进科普产业发展,鼓励兴办科普企业,旨在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成为科普产业的创新主体。



关于作品与创作的新提法

2002年版对“作品”的提及仅有一处,而未涉及“创作”。2024年修订版则在两处强调了“作品”,并首次对“高质量科普作品”提出了要求,即三点要求:新颖、独创、科学性强。这表明国家对于科普内容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



关于科普人才与职称的新提法

2002年版未提及“人才”“职称”,也未提出“科普专业人才”。在2024年修订版中,“人才”被提及四次,并提出“科普专业人才”的概念,还设立了单独一个章节来写“科普人员”。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第四十三条首次提出了关于科普人员的职称评定。目前在一些省市,已开始了科普人才的副高、正高级职称的评审,这标志着科普专业已成为一门正式职业,不再是边缘化的业余选手,其地位得以显著提高,与传统科研人员享有同等的重要性。



关于科普奖和科普月的新提法

自2005年起,国家科技进步奖增设了“科普组”奖项,截至2023年度共评选出60项获奖项目,成为培养高水平科普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随着新《科普法》的实施,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省份在省级科学技术奖的体系中新增“科普组”奖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新的科普奖项,这对激发公众参与科普创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此举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来源 |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科学+




END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科学每一天”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科学每一天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