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达观的苏轼

文摘   2024-09-03 12:00   北京  

达观的苏轼

李砚明||山西


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一中,有一则苏轼南迁的故事:初,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卖汤饼的,二人买食之,粗恶不可食,苏辙置箸而叹,苏轼则很快地吃完了,徐谓苏辙曰:“你还再吃点吗?”说罢,大笑而起。秦少游听了说:这是苏轼“饮酒但饮湿”(饮的只要是液体就行了)而已。苏轼《歧亭五首》之四,诗云:酸酒如荠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苏轼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早年为旧党成员,因反对王安石的新党变法而被贬黜。旧党执政后,又因与执政者的政见不合受到抑制。晚年新党再度执政,他却被贬至更远的琼州等地。元丰三年(1079年),曾以做诗“谤讪”朝政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名义上是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过着近乎流放闲居的生活。

面对困厄,一介文人的苏轼采取了难能的豁达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因言获罪被贬,苏轼是“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慙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初到黄州)做诗自嘲来求得自解。苏轼的自嘲自解并非无所依,“闲人”自有“闲人”的情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闲人”自寻其乐之情趣,溢于笔端。“闲人”没有自我消沉,乃得自对自己的勉励和乐观奋发的态度,故能“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更是保有了宁可身在困厄之中,也不肯随俗、迎合的骨气,所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清贫,使得苏轼不仅心胸开阔,而且使他撇开小我,不介意自己的得失,能够关注百姓的生活,故能“万顷风涛不记苏(苏轼在苏州有薄田)。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浣溪沙)瑞雪丰年,欢喜的是百姓的饱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盲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雨打竹叶,春风料峭,苏轼却吟啸徐行、坦然处之。往来自如,心头平静,安时处顺。这不仅是对大自然变化,也是对待人生,特别是对待不如意生涯的态度呵。

“闲人”出游自不可少。时苏轼、苏辙与谪居黄州的张梦得出张梦得所寓西南,山上筑亭,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苏轼欣然名之曰“快哉亭”“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非快!”苏辙以此谓张梦得,不也谓苏轼也。(黄州快哉亭记)“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武昌九曲亭记)苏轼谪于斯而乐于斯矣。苏轼游览山水,进而忆古时大江上之英雄人物(赤壁怀古),借以抒发自己的胸襟抱负和报国之志,乃苏轼豁达乐观人生态度之至也。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学学苏轼在贬谪中表现出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在不如意时早日从消沉中解脱出来,以乐观、旷达的胸怀迎接新的生活不是很有益的吗?


参考资料:

①陈迩冬选注:《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社1982年7月版。

②《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版。

③ 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文第5册。


图片/作者

作 者 简 介

李砚明,山西和顺人。1976年12月入伍,在北京卫戍区部队服役4年。1981年1月,复员后分配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现已退休。散文、诗歌等见于《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刊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