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的拾芋时光
高平海||江苏
在金秋的余晖中,山芋(作物名:红薯)的香气弥漫在田野的每一个角落。分山芋了,我们生产队队长挨家挨户通知。记得那年的秋天,傍晚有点凉,但是,我们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在往山芋地里走,有的带着草篓、有的带着歪篮、有的带着蛇皮带、有的推着放着大筐的小车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是幸福的笑容,仿佛那即将到来的收获己经沉甸甸地压在了心头。山芋收了以后生产队除了把山芋种选下来,剩下的都会分给群众。
山芋种选择很讲究,大家格外认真,他们仔细挑选那些没有受伤的、长得规整的山芋,大叔、大妈、婶子们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拉着家常、张家长李家短的,队长在边上说:“二月薯三月菜,一长一大袋”,要求各位睁大眼睛,把山芋种选好了,来年才能有好的收成。一会选好了,山芋种用牛拉着木头制的大车子拉到挖好的山芋窖边,大家七手八脚的拾进那山芋窖里,等到来年培育优良的山芋秧,剩下的山芋会分给群众。
七十年代前后,生产队都是凭工分分粮食,那叫按劳分配,工分多的人家分的粮食多,透支的人家粮食就分的少,还要交给村里钱,工分得多的都是劳动力多的人家,分的粮食多,还要得到很多钱。队长和会计用枰枰好一堆一堆的,按照工分的比例,如果工分相同的人家,要抓阄,分出一二名先选,因为山芋的质量有孬好。我们家里每年都透支,我父亲是一位老师,妈妈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工分没人家多,我们家分了两草篓山芋,虽然分的山芋少,我们一家很开心。那个时候山芋是主粮,到家先选一些小的,不规格的,切成山芋丁,放在太阳底下晒成山芋干,优质的要放到自己家的山芋窖里,到冬天吃。我小时候中午放学到家,肚子饿了就拿几根山芋干吃。当天晚上我妈妈就烧了一大锅香喷喷的山芋稀饭,我吃了两大碗,感觉吃撑了。分多的人家用大筐装在小车子里,一个人在后面推、一个人在前面拉,他家小孩跟在后面,一路跳跳蹦蹦,一路哼着小曲,“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勒,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多喜欢,哎嗨嗨……”分享丰收的快乐。
那年我五岁,跟着爸爸上耕读小学,耕读小学在二队养牛的社房,上午九点才上课。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碰见从三口赶集回来的叔叔,是屈东大队的,父亲让我叫他叔叔,他用小车推着卖剩下的篮子,有一个小的,我用手去摸摸,小声说好喜欢,父亲看我喜欢就买一个,篮子是用柴编织的,叫歪篮,很小的,我那个晚上,整夜就睡不着,似梦非梦的胡思乱想,梦见在河里抓鱼、在地里割菜、在地里割豆子、在地里割山芋叶子。
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他很勤劳,做事认真,为人师表。他是我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对我要求很严格,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学习雷锋精神,做爱国好少年。我很怀念父亲,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谆谆教导永远储存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起来早,由于父亲会耕地,生产队为了照顾我家,让他去生产队耕地挣工分。清晨父亲叫醒我,和他一起去耕地,秋天的清晨天空下着迷雾,像风、像雨,一层层的,冻得我嗖嗖发抖。他牵着老水牛,肩上杠着木犁和赶牛的长鞭子,在前面走的好快,父亲回头看我嗖嗖发抖,叫我在后面跑起来,这样就不凉了。这头牛没有鼻子,村里的叔叔们都叫“老活鼻子”,叔叔们不敢用它,它很有力量,不高兴时就会把牛犁拖下河里不干了,我背着歪篮就跟在父亲后面一路奔跑。一会到了地里,父亲把勺头套在牛脖子上,勺头和犁两边连两根粗绳,拉着犁耕地,我背着歪篮在后面拾山芋,其实,也很少有山芋,拾到也是很小的或者是被犁铲坏的,一趟到头也拾不到一个。
那个时候,人们在生产队做工很负责任,产量本身也低,把山芋都收干净了,到第三趟,老水牛生气了,躺在地上不干了,父亲叫我去边上弄几个山芋叶子给它吃几口,这真管用,老牛立刻起来干活了。父亲讲,做事就是这样,它虽然是牛,但是,它也要有收获,长大了,一定要知恩图报、无私奉献、关心社会、奉献社会,做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一亩多地耕完了,我收获了几个小山芋,心里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劳动得来的收获。回家路上,父亲给我讲山芋的来历:山芋也称为红薯、地瓜,最早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明朝后期,才引入中国。讲完后又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做工作要像今天拾山芋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认真负责,长大了要关心别人,做一个好人。
周未,我的邻居大哥哥、大姐姐们叫我和他们一起去拾山芋,我背着小歪篮拿一把小锄头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到了中午十一点也没拾到一个山芋,回来走到一块没有收的山芋地边,发现山芋长的很大都露到山芋格子上面了,大哥哥、大姐姐在山芋地里到处找,我看他(她)们挖放到自己的草篓里,我也挖了一个大的,我的歪篮小,一个就把歪篮累歪了。到家吃中饭的时候,我高兴的告诉父亲我今天拾了一个大山芋。父亲当时就去看这个大山芋,发现,这个大的山芋上面是青颜色。父亲说:“先吃饭,中午做的是蒸山芋。”我很得意的吃着香香的山芋,吃饭以后,父亲叫我到他的房间,叫我讲今天拾山芋的过程,我隐瞒了事实,跟父亲讲在收完的山芋地里拾的。我父亲听了以后,严厉的说:“这个山芋那么大,农民叔叔在收山芋的时候是不会落下的,而且上面有青,有青的都是长到山芋格外面的山芋,一定是你没有说出真相。”我感觉父亲都知道了,我也就不敢再隐瞒了,父亲叫我立即将这个山芋送回原处,并叫我用土盖好。当天下午我累累巴巴又把山芋送到原处。
回到家里后,父亲对我提出严厉批评,给我讲,红军过草地,长征路上的故事。那么艰苦,红军叔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求我长大后要爱护公共财产,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他强调要独立和自主,不依赖他人的援助或支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来满足生活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生活。
分田到户以后,我们经常帮家里栽山芋,栽山芋首先刨山芋格子,刨山芋格很讲究,从两边向中间刨,可以栽一行,也可以栽两行,两行就要刨宽一点,山芋格刨好后,会看天气预报,如果,有雨就少挑水了。先把山芋秧栽到山芋格里,然后在山芋秧下面小堂里浇满水,到了第二天早再复水,然后用土覆盖起来,这样成活率高,就不要补山芋秧了,我栽山芋秧,手经常被硬土磨破了,会出好多血,父亲叫我用细土面子放上揉揉就好了。
现在山芋是大面积种植,山芋也不是主粮了,多数是做粉丝,我们灌南的山芋粉丝是很出名的,在市场是零卖的,也有用礼品盒包装起来,在商店卖,我每次走亲戚都会带上两盒粉丝作为随手礼。
如今,每当我走在街头巷尾,闻到那熟悉的烤山芋香味时,我就会想起那片充滿希望的山芋地,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和父亲的教诲,它如同灯塔一般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与父亲拾芋的时光,我会把这事经常讲给孩子们听。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高平海,笔名子喆,江苏省灌南县人,出生于1968年4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专业,连云港市作家学会会员,灌南县作家协会会员,灌南文学责编、灌南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新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新安镇人民武装部办公室主任。热爱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小品《棚改、流转》、快板《城市更新暖人心》等多篇文艺作品被搬上文艺舞台,多篇新闻作品在人民网、新华网、现代快报、连云港日报、军创网、《灌河》杂志等宣传平台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