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市县融媒声音】冯建雯:会做狮子的“飒”女孩

民生   2024-11-15 15:30   甘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永登县,有一位古老技艺的坚守者,她就是永登硬狮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冯建雯。她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以自己的匠心和热情,在传承和发展永登硬狮子制作技艺的漫漫征程中,绽放出耀眼光芒。
“我的爷爷、父亲都是扎狮子的高手。小时候,每至春节,总能看到爷爷带着父亲和他的徒弟们扎狮子、舞狮子。在这样浓厚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我对永登硬狮子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踏上了传承这门技艺的旅程。”回首过往,那些热闹非凡的社火盛景、精彩绝伦的舞狮画面,深深地印在她的记忆深处。

永登硬狮子造型独具一格,魅力非凡。其狮头硕大无比,色彩斑斓似虹,每一抹色彩都像是在诉说古老的故事,尽显威猛庄严之态。
冯建雯的父亲冯德培,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登硬狮子舞第四代传承人。他说,永登硬狮子的独特之处就在这“硬”字上。硬狮子的重量在几十斤至两百斤之间浮动,狮身长约两米八,高约一米八。狮头以泥土或纸浆塑造,重量占据整头狮子的大部分,民间素有“九斤狮子十斤头”的说法。当魁梧的狮子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起舞时,那气势仿佛能冲破时空的束缚,令人震撼不已。

在父亲的指导下,冯建雯努力学习硬狮子制作技巧。她制作的硬狮子头别具匠心,嘴巴和眼睛均可活动,仿若赋予了狮子鲜活的生命。前额宽阔且高高隆起,深眼窝、鼓眼球的设计,让狮子的眼神深邃而威严。整个狮头色彩鲜艳夺目,体积庞大壮观,还带有浓郁的异域特色。过去采用柳木制作狮身架子,如今为减轻重量,巧妙地用竹片替代。同时,狮皮的制作材料也进行了优化,由原来的羊毛毡改为粘上毛发的红布,使得狮身更加轻便灵活且不失质感。近年来,她参与制作了26个狮子头、8对狮身,从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到威风凛凛的鬃毛,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热爱。

冯建雯不仅在硬狮子制作方面技艺精湛,还是永登硬狮子舞第五代传人。在永登硬狮子舞表演中,引狮人这一角色至关重要。看她扮的那引狮人,头戴尖角帽,红胡须垂落,手持绣球,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等与硬狮子进行互动表演,将狮子的各种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非遗传承犹如逆水行舟,唯有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方能重获生机与活力。冯建雯深谙此道,多次在永登县文化馆开展永登硬狮子舞舞狮技艺培训,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其中。在她的努力下,舞狮这一传统文化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新一代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她积极投身于形式多样的演出、比赛和展览等活动,尽情地向公众展示硬狮子舞的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同时,她还巧妙地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为非遗宣传和推广插上了翅膀,有效地提高了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她还成立了永登硬狮子舞传习所,针对中小学生和成人群体开展狮头绘画、舞狮表演、武术培训等活动,为非遗传承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有个孩子从我们还住平房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学,高中三年一直坚持练习,上大学后,一回家就来练。现在他都工作了,只要我们有活动,他还是会来参加。”说起自己带过的学员,冯建雯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传承事业的欣慰。

多年来,冯建雯和父亲带着永登硬狮子舞走出永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011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他们应邀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同台演出,那一刻,永登硬狮子舞惊艳全场。2012年,为甘肃联合大学制作硬狮子并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青春的校园与古老的非遗文化碰撞出别样的火花。2015年,永登硬狮子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收录进《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这无疑是对他们多年坚守与传承的有力见证。2023年,参加山东潍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永登硬狮子舞再次大放异彩。
“未来,我期望永登硬狮子能够更多地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永登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通过打造永登县硬狮子非遗文创产品,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让它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这,便是永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登硬狮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冯建雯心中最美好的愿景。(张春鹤)
来源:新甘肃

总监 | 曹育海

监制 | 张   萍   汪政清

         吴振泰

责编 | 马红燕

编辑 | 王立命  赵晶玲   

         周   钰    


永登县融媒体中心

永登喝彩  为家乡点赞


扫码关注我们



永登电视新闻

永登发布


抖音 : 永登县融媒体中心

新浪微博:@永登融媒



永登发布
“永登发布”是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由中共永登县委宣传部主管,永登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