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记者”到真热爱…… | 我们的教育故事

政务   2024-11-08 18:04   甘肃  


“我们的教育故事”

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

一帧帧视频讲述您

成长路上的喜悦收获

教书育人的坚守感悟

家庭教育的幸福瞬间

支持教育的情怀担当

......


今天跟甘小教一起聆听

《甘肃教育报》特约记者

温超老师的故事


偶然翻出的一张照片,像开启记忆的钥匙,把我带回2014年第三届教育新闻通讯员培训班。照片记录的是我当“讲师”给通讯员培训的画面,让我怀念。十年在人生中不长,但对我来说,是与读写相伴的非凡旅程,有无数回忆、成长和感悟。



一开始,我写的是简单“豆腐块”新闻稿,只是对日常事件平铺直叙地记录,虽简单,但每个字我都写得认真。我从了解新闻基本要素,到挖掘事件价值部分,不断摸索。这些小新闻稿像小石子,在我写作之路的溪流中激起最初的涟漪。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平凉日报》摄影记者杨昕,以前我只在报纸上看过他名字、欣赏过他作品。一次偶然机会我们相识,他像更像好大哥,对我倾囊相授。在他引领下,我开始接触图片新闻,也爱上了摄影。图片新闻有独特魅力和挑战,一张图配简短文字,要在有限空间展现核心内容。杨昕很细心,手把手教我构图,教我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捕捉精彩瞬间。他说每个画面都有故事,纪实摄影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他指导下,我学会用更精炼语言表达,让文字和画面融合。我拿起相机时,尝试从摄影师角度观察世界,捕捉有故事的画面瞬间。每次按快门,都像捕捉稍纵即逝的灵魂,我努力在镜头中找平凡表象下的深刻内涵。
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尝试纪实新闻。一系列照片配简短精准文字或文章,要用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方式传达信息。我学会瞬间捕捉故事,用镜头定格有意义画面,再用文字点睛。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新闻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拓展到图像与文字融合。在杨昕大哥引荐下,我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经验积累后,我挑战千字通讯稿。这不是简单记录,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故事,和采访对象深入交流,感受他们情感,展现他们世界。从构思、采访、写作到修改,每个环节都艰难,但每完成一篇都有成就感。这过程中,各种头衔来了,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签约摄影师等。这些头衔看似光鲜,我知道自己是“假记者”,但因热爱,做着真记者做的事。

对教育局干部而言,新闻写作只是我众多工作的一小部分,是完成单位安排的任务。但时间长了,我爱上用文字和图片讲故事的方式。我享受采访、采风、写作过程,享受和不同人交流,了解他们喜怒哀乐,再转化成笔下故事。

现在,我写作不限于新闻稿,散文、杂文、诗歌都尝试。散文能让我自由抒发情感,细腻呈现生活感悟;杂文让我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歌是心灵深处情感浓缩,每行每字像跳跃音符。在这个过程中,我随性,没太多束缚,成长很快。

十年读写路也是心灵成长路。新闻写作让我学会客观真实看世界,每个事件有多个面,我要呈现真相。这让我面对生活人和事时多了冷静理智。同时,接触不同人和事,我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包容。

在散文、杂文等创作中,我更深入探索内心世界。我发现生活每个小细节都可能是写作灵感,一朵花盛开、一片叶飘落、一次街头偶遇,都有独特韵味。我也更明白文字有力量,能温暖人心、引发思考、记录历史。

回望这十年,我感慨万千。这一路有汗水、泪水、迷茫,但更多是收获和成长。新闻工作让我看到世界多样性,让我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让我更理解生活。我不再是为完成任务写稿的人,而是用文字记录时代、传递情感、表达思考的“记录者”。

这十年有艰辛、困惑,但更多是收获和满足。回望来路,我感激每一次经历,未来我不确定有怎样旅程,但读书和写作会一直是我生命一部分,陪伴我前行,见证我成长,记录我人生。


今天是

第25个中国记者节

祝所有教育新闻工作者

节日快乐!


感谢有你们

守正创新

记录、见证、参与

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迈上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

让我们增强“四力”、携手并进

共同讲好甘肃教育故事


更多新闻

1

张国珍:奋力谱写教育强省建设新篇章

2

这个成绩,现在可查→

3

招聘2569人!正在报名→

4

我省教育系统4个集体和3名个人荣获全国通报表扬


编辑:蔡   莉

责编:尹晓军

审核:赵军权

来源:甘肃教育报

点亮在看↓ 点

甘肃省教育厅
发布教育资讯,提供教育服务,展示教育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