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铸牢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3年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创新推进?“若羌零距离”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书记谈铸牢”栏目,将陆续刊发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党支部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体会,敬请关注!
聚焦主线想事谋事干事
为“若羌新城”建设贡献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铁干里克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自治州党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和若羌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聚焦“若羌新城”规划建设,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着力打造“产业强镇、文旅名镇、物流重镇、和美铁镇”,努力在推动共同现代化若羌实践中走在前做表率。
一、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所以成功,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最根本的保障和最重要的经验。
(一)强化理论武装。铁干里克镇党委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牵引来抓,融入各项工作中,每月召开党委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研究部署和深入学习交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镇村两级学习内容,通过每周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加深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的理解领悟。
(二)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微宣讲等有利时机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四史”学习宣传教育,累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16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1.6万人次,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五个认同”意识,不断强化“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
二、实施文化润疆,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铁干里克镇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体化具体化。
(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文艺小分队和民间艺人培训,以舞狮、社火、斗狗、斗鸡、叼羊、赛马等传统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乡村大巴扎、乡村“村晚”等为载体,开展各类乡村文体活动131场次,覆盖群众1.5万人次。持续加大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如书法、刺绣、剪纸、脸谱等各类文化活动40余场次,让干部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形成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党员干部牵头,与结对亲戚携手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交通劝导、帮难助困、助农增收、庭院经济发展等活动,其中文明知识学习宣传、安全劝导、安全常识、反电信诈骗、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650余场次,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在志愿服务中加深了解、促进融合,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工作,全镇评选“最美家庭”31户,其中获得自治区级“最美家庭”荣誉3人,在全镇范围内持续广泛宣传,邀请获得荣誉家庭分享自己家风家训、经营家庭理念、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教子有方等的经验做法和家庭事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三)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打造利用胡杨展馆、道德讲堂、兵地融合馆、红色美丽村庄、骑兵团军营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新建民族团结教育展厅,用好干部结对认亲载体,556名各级干部与1069户群众结对认亲,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我和亲戚游家乡”等活动,广泛开展“五个认同”、新疆“四史”、爱国主义、若羌改革发展历史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提振各族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搭建多元载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完整准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抓手,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性工作。
(一)用好“旅游+”载体,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挖掘和利用好国家级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胡杨村寨”胡杨夜市、胡杨公园、禹龙山庄农家乐、乡村红色阵地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旅游精品点位,累计接待各族游客5万余人次,向若羌干部群众和八方游客宣传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旅促文、以文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农村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建好互嵌融居平台,促进邻里和睦团结,以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核心,以创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不断提升村庄、巷道各民族互嵌式居住比例,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逐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发展格局,促进情感相依、人心归聚。
(三)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体系为抓手,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铁干里克镇累计增设宣传标语60条,新建民族团结教育展厅1个,民族团结活动室1个,支持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民族团结宣传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通过开展“好居民”“好员工”“好邻居”“好大院”“好巷道”等创建微行动,积极打造新时代“升级版”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提档升级,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微行动” 先进个人10名。2024年,铁干里克镇荣获“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四、聚焦经济发展,加快各民族实现共同现代化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铁干里克镇积极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发展,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不断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添砖加瓦。大力实施红枣提质增效攻坚行动,聚焦红枣主导产业,着力抓好疏密改造、摘心抹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坐果、销售等关键环节,实现红枣亩均产量增加10%—15%。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稳定发展特色种植2.8万亩,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养殖畜禽、种植果蔬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小拱棚487座,发放各类蔬菜苗4.5万株、葡萄苗0.2万棵,家禽养殖2.5万羽,春夏秋季时令蔬菜和禽肉类自给率达到80%,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加快推进设施农业,依托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422万元,新建26座设施农业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分红108万元。
(二)不断致力于乡村发展促农增收。铁干里克镇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线,抢抓“若羌新城”建设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6+N”现代产业体系,朝着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迈进。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成立就业专班,建成铁干里克镇“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探索“日碰头、周汇总、月研判”工作机制,精准摸排推送就业岗位1041个,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6次,44名困难群体劳动力实现政策兜底,新增262名群众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立足“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品牌,围绕群众闲置房屋如何“盘活”、怎么“保障”、提升“活力”做文章,探索民宿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农户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宅基地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文旅服务设施、对外为企业职工提供厂房宿舍办公场所等,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铁干里克镇共有177套房屋对外出租,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72套房屋建设为民宿,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闲置房屋盘活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规划做好“一村一特色”,立足各村实际,统筹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持续做好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在实现城乡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燃气通村“四个一体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农村煤改电工程,累计完成农村煤改电670户。加快农村路网结构改造、升级工程,完成“四好农村公路”创建,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进村工程,畅通快递物流通道,实现村级电商站点全覆盖。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共收集解决补贴发放优质鸡苗菜苗、改造污水管网、维修破损水渠等民生实事好事32件,惠及群众798户2139人,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五、坚持依法治理,努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铁干里克镇党委始终把维护稳定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依法治疆,不断提升法治化能力和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
(一)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加强党对民族领域法治建设,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积极开展涉及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普法宣传渠道,推广民情110、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形成“警社司”协同联动机制,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83条,群众满意度达100%。深化网格化工作,定期分析研判整改风险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关注纠正网络负能量错误信息言论,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二)持续强化去极端化教育。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规范管理“四项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各族群众在风俗习惯上互相尊重,奉行科学文明健康的新习俗。采取领导干部带头示范讲、群众代表感恩讲、典型案例警示讲、返乡学生社会实践讲、妇女代表“文明新风讲”、偏远散“送教上门讲”等多种方式,利用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去极端化教育宣讲,受教育群众1.8万余人次,不断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下一步,铁干里克镇党委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具体地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办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乡村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为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若羌篇章贡献铁干里克镇力量!
来源:若羌县铁干里克镇
编辑:牟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