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文史】原《包头日报》概略(四)

文化   2024-10-11 18:19   内蒙古  




原《包头日报》概略(四)

王绥之

广告有长期、短期,普通商业广告和特别启事声明等类,长期广告有“交换”的,如电话局给报社安设两部电话机不收费,电灯公司不收电费,报社也不收他们的广告和报费。零活印刷费每月约收一百元,市政府每月补助二百元,市、县参议会每月各发经费五十元。

此时,全社职工共四十八人,外埠特邀采访通讯员和代销代办人员共十三人。报社收入,除添购各种材料外,约余四百元,这些钱全部发工资是不够的,但当时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兵抓壮丁,有许多人托人来报社“躲壮丁”,其中有送报、收款(收报费、广告费)、采买、事务、勤杂和部分徒工,他们不拿工资,这就给报社节省不少开支。发工资的专职技工,月工资三十五到四十元,徒工困难者,每月补助十到十五元,职员平均月工资二十到三十元,收入微薄,不够维持生活,大部分人均由报社介绍到各中小学担任兼职教员,或到同业公会兼任会计、文牍等工作。报社就这样过穷日子,每月只可节余五十元左右,用省下的钱,又陆续添购了各种字体的一号至四号字模,花边、锌版花图和其他材料。

1946年夏,傅作义先生在陕坝创办的《奋斗日报》移到归绥后,接收了日本的新轮转印刷机、电动铸字炉等。印刷能力增强了,省里拟将《包头日报》改为《奋斗日报》包头版,但遭到包头市、县参议会的反对,因为绥远省的知识分子,有大部分人反对阎锡山对绥远实行殖民主义政策,由此对傅作义不信任不满意,更不愿意把新闻事业控制在《奋斗日报》的统一领导之下。同年秋,《奋斗日报》社又派人来包,要《包头日报》社的石印机,有意拆散《包头日报》社,最后通过说情,改为暂借了事。

第一次解放前后

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西进绥包,傅作义的“剿总”决定放弃包头,死守归绥,以免兵力分散。当时包头警备司令部下令各机关,先将主要物资转移到归绥,包头日报社的重要东西,只有印刷机等设备,如移运归绥,一则无立足之地,再则将来也难免被《奋斗日报》吃掉。迁不能,解散停刊也不是易办的事,最后经与市、县参议会个别负责人商议,决定先将笨重大机器拆开,暂运至解放菜园地内埋藏,用脚踏园盘机改印十六开两版小报,如将来平静无事,再将大印刷机运回。

1948年《奋斗日报》社址

同年秋,傅作义又认为放弃包头孤守归绥的战略不对,便调请坐镇榆林的“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率一师人马来包头负全责,在战争中与归绥互相支持。当人民解放军推进到萨县一带时,邓所指挥的一个师和杂牌军队已惊慌失措,包头城内戒严,报社多是夜间工作,有的职工出去了回不来,有的出不去,所谓消息灵通的报社,此时已一无所知,只有靠收录伪中央广播新闻和剪报刊维持出版。解放军前锋进达磴口,邓自知难打难守,遂于十月十九日夜决定西退,我也随着人流向西逃跑,漆黑的夜晚,西门外北中两条路挤满了向后套逃跑的机关职员、学校学生和商人,报社职工有的西逃,有的躲回家中,没有家的只好留在社内,此时报社又是关门停刊了。



来      源:《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九辑

主办单位:包头市政协    包头市图书馆

授权单位:包头市政协

栏目策划:综合办公室

版面设计:韩宏宇

审      校:李雅聪  苗 苗

终      审:孟婷婷


包头市图书馆
品读文章、推荐新书,讲讲图书馆里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